冬天來了,春天還有多遠?
冬天來了,春天還有多遠?
2001.05.01 | 科技

隨著復活節到來的,除了兔子和彩蛋之外,還有企業第一季的成績單。在市場一片悲觀的聲浪中,企業也有「復活」的雄心壯志,希望過去一季的業績能「超越」分析師預測,喚回投資人的信心。
通常在公佈業績的旺季時,國際股市的表現,往往反映實際數字和分析師預測數字的差距。但是今年4月,一個令投資人很頭痛的時候,從花旗集團(Citigroup)16日宣佈業績開始,企業所公佈的業績令人憂喜參半。喜的是實際成績多半超過分析師預測,憂的是分析師早己將預期降到低得不能再低,例如英特爾就對投資人公佈了令人難堪的第一季數字——獲利不到去年同期的1/5。
以標準普爾500指數(S&P500)成分股來說,今年第一季就有70%調降財務預測,其結果是第一季成績單多半比去年同期大幅衰退,不過卻優於分析師的預測(別忘了,分析師早已大幅調降對各企業的預期)。

**略優於分析師的
低標預期

**
結果並沒有讓股市起死回生,直到葛林斯潘天外飛來一筆的調降利率2碼,讓道瓊工業指數在4月17日這一天漲回三百多點。
股市的大漲,讓冬眠許久的「多頭」重現江湖,有不同的意見支持「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樂觀看法:第一派的說法是資金成本降低,企業的價值相對水漲船高。第二派的說法則是股票已經下跌一定幅度,本益比等指標已經相當誘人。然而,稍加分析就可以明白經濟的基本面沒有太多改變,收入的降低將會抵銷利率低廉的好處,而且,本益比也並沒有下降到迷人的程度。
美國股市在過去半年內跌落相當幅度,但是本益比沒有太大下滑,原因在於不只股價下跌,獲利也下跌,所以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本益比,從去年3月的26倍,小跌到23倍,還是無法吸引投資人,因為歷史上平均本益比在13倍左右。

**一隻接一隻的蟑螂理論

**
更悲觀的觀察家提出:由於經濟的各個層面,原本就是環環相扣,當某些公司傳出警訊,其他公司的需求就會萎縮,因此有所謂的「蟑螂理論」,只要出現一隻,就會出現一大群。當英特爾等主力中箭落馬之後,4月底到5月初發表業績的其他企業,恐怕也好不到哪裡。依照公司發表業績時,同時宣佈的預期來看,第二、三季恐怕也不樂觀,唯一值得期待的只有第四季。這是因為2000年第四季的數字原本就不堪入目,容易造成情況好轉的假象。拿一年前同期的數字相比較,這只是假象的復甦。
在美國企業調降獲利數字、裁員等不利消息頻傳之後,部分證券分析師看好台灣的電子業,原因在於傳出獲利警訊的美國企業,紛紛宣佈要將原本自己生產的部分轉為向海外下單,向來是代工中心的台灣,將會有坐收漁利的機會。

**台灣電子業者的處境

**
雖然台灣企業分到整個餅的比例增加,但是由於美國經濟不景氣,造成這塊餅長期來看會急遽縮減,台灣企業能分到的量,其實還是變少,尤其這塊餅減小之後,搶餅的人個個虎視眈眈,很可能讓獲利率也隨之下降。
以台灣的電子業而言,上游比下游受傷慘重,因此台積電和聯電的產能利用率,連袂降低50%的超低水準。但是下游的PC和手機代工產業,由於原本就已經反映景氣的衰退,再加上部分新流入的訂單,短期內看來還不至於太差。但是問題的核心在於,這樣的榮景能不能繼續。
因此,最後的機會還是在全球半導體的景氣復甦。目前市場上較為投資人信賴的Mark Edelson和Jonathan Joseph等分析師,已經改口表示第三季將是半導體的最後一個冬天,第四季開始,半導體市場的需求將強勁反彈。
看法最紛歧的要算是台灣的金融業。很多人認為調降利率將使金融業獲利,但是美國金融業沾光的理由,在於美國許多消費者的借款利率是固定的,因此銀行成本下跌,收入卻有維持不變的可能,獲利相對提昇。然而在台灣,借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降,幫助並不大。
眾所期待的金融控股公司法案雖然是一劑強心針,但是如果金融機構家數沒有減少,銀行呆帳持續惡化,也只是把銀行的問題,轉移到控股公司,問題並未解決。雖然本土的金融集團,想如法炮製花旗/富邦策略聯盟的模式,向國際金融集團招手,但是真正對台灣市場有興趣的,恐怕不會超過三家,外資金融集團能看得上眼的台灣金融機構,恐怕也不超過五家。「後段班」的金融機構,固然順理成章地成為被收購的目標,高不成、低不就的「中段班」何去何從,是另一個問題。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