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做B2B的,可以說是「Beauty and beast」(美女與野獸),好壞並存。但不幸的,大部分都是野獸,因為很多公司e化的技術並不純熟,這時就要靠網管來提供技術支援。網管甚至要幫公司架設網站,或幫忙維護,變成電子商務加值服務重心,這和美國的IDC(網路資料中心)有很大不同,角色上也吃重許多。
**眾家廠商角逐
**
大陸網管和美國IDC還有另一個不同點,就是投入網管領域的業者眾多。依照我的觀察,大陸做網管的有電信業者,像北京電信、網通等;也有ISP業者,如上海熱線,263;做系統整合(SI,System integration)的,有清華、萬博,或是國外大廠,如英特爾;原本是做房地產或Network,也有不少人投入網管。
今年網管的熱烈競爭,同時也提供台灣廠商一些機會,特別是ASP(應用服務提供者)。雖然大陸也有許多公司是做ASP出身,但是台灣行銷能力比較好,也比較能做出「貼近生活需求的服務」,因為ASP不只是技術問題,還要實用。
台灣過去已經累積部分know-how,應該將這套方法複製到其他國家,產品要做得深入,並且排除文化障礙,不能說這套產品只能在台灣用,不能延伸到其他地方,像友立就做得很不錯。
在我看來,無線通訊會將成為網管的一項服務工具。雖然大陸手機收訊很差,走完上海環路,手機斷訊三次並不誇張,但是大陸的短消息(短訊)卻運用的非常發達,即使短消息的畫面不如網頁精美,手機容納的訊息有限,對於要做行動電子商務的公司而言,卻綽綽有餘,因為已經達成「知道最新消息」的目的。
中國老闆畢竟比較喜歡炫耀,一旦手機可以做行動商務,難免喜歡秀給別人看,比如說1994年行動電話剛問世時,休息室裡常可聽到一些老闆講電話時特別大聲,深怕別人不知道他有行動電話。而台灣人與大陸人相比,比較具有創意,想找出「貼近老闆生活的需求」,並非難事,只是端看如何將mobile business 與IDC結合,創造出一些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