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產品與努力,是我們最大的對手
自己的產品與努力,是我們最大的對手
2001.04.01 | 科技

從小電話不離手的他,相信電信產業是未來主流,於是在1990年訂下10年電信投資計畫。如今,靠著一群專業經理人,旗下的台灣大哥大已躍登台灣龍頭,而剛開台的台灣固網則是孫道存電信事業的全新里程碑。
未來10年,孫道存如何靠著專業經理人,建構他的電信王國?

Q:台灣固網開台,董事長心情如何?
A:國內有4家固網業者,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要用平常心來看待這個產業,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網路基礎建設。
當然競爭絕對有,但競爭對於消費者只有正面效果。就語音市場而言,台灣已經到了飽和程度,很難在語音上跟中華電信競爭,而且坦白講,中華電信的電話系統確實不錯。
可是寬頻電信是新市場,才剛開始,會以數據、影像為主,而且是非常大的建設,短期內不可能完成。但是一定要是高品質的建設,給人家很好的寬頻高速公路,很順暢地開車,在裡面還要建很多遊樂區、商業區和都會區,讓大家在裡面活動。

Q:台灣固網最大競爭對手是誰?
A:自己。自己的產品跟同仁的努力,是最大的競爭對手。我一向不把同業當成競爭對象,那是惡性競爭,惡性競爭是在價格上、客戶上競爭。

Q:台灣固網優勢在哪裡?
A:我覺得沒有優勢。重點是同仁的努力跟建設品質,沒有掌握品質,其他都是假的。沒有任何人有絕對優勢,每家人才都很優秀,技術都很成熟,設備都大同小異,每一位經營者都有雄心壯志。
優勢在哪裡?優勢是公司的管理跟經營,這個最重要。有再多優勢,同仁給我錯誤訊息,也等於沒有優勢。我最開心的就是有一批很好的同仁,自動自發把公司當作是自己的家,每一個人都希望提供最好的寬頻網路建設給使用者。

Q:所以人才是你最大的優勢?
A:應該說是最大的資產,新東西需要專業人才。

Q:提到專業人才,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去年做過調查,亞洲華人企業家第二代如果要走出本土格局,就必須任用專業經理人,或者公開上市,要不就是國際化,你有什麼想法?
A:台灣大哥大最重要的是人才,沒有這一群專業經理人,我們不會有今天的局面。
為什麼針對華人企業家呢?因為中國人習慣什麼事情都自己來,有家族企業的觀念,不信任外人。企業要成長,一定要信任專業,要有胸襟去接納比你能幹的人。

Q:你和專業經理人如何分工?
A:每一家公司都有總經理,是行政最高主管,會去管理所有專業經理人,做他們該做的事情。我做的事就是讓總經理發揮他最大功效,在董事會上反映行政經理部門所有業務表現,讓董事會瞭解,做更正確的決定跟方針。
通常我很信任人,信任就是授權。一家公司假如有好的分層負責,就不會每個人都忙到不可開交。只有真正的分層授權,大家才會用心,把責任擔負起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天才,天才就會變成獨裁。

Q:你如何選擇專業經理人?
A:我要求主管替我做事,可以有智慧的錯誤,但不能有良心的錯誤,這是最重要的。因為人的知識、才能、學識不可能完美,知識不足造成判斷錯誤或做得不理想,沒有關係,還有下一次,可是不能犯良心上的錯誤。今天公司讓他不開心,他就做一些事情對不起公司,這我不能接受。

Q:台灣大哥大的成功經驗能不能帶到台灣固網來?
A:最重要的還是人才。同仁的努力、產品的開發,加上客戶服務及合理價格,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這種東西不是到馬路上拉客的,商業廣告只是告訴人家我有,實際上,口碑和使用效果才是真的。
價格不會是最重要的競爭因素,要看客戶需求。你要全部的人都跟你買,換個角度,全部的人也可以都不買你的東西。定位的訴求是非常重要的關鍵,表現在廣告、行銷上面,就是公司策略。台灣大哥大第一階段打的是商業群、中間層的客戶,固網也會照這個方式,可是固網跟大哥大又不太一樣,不同客戶群有不同需求,你的產品必須為他設計。

Q:1990年時,你曾訂出10年電信投資計畫,現在已經滿10年了,你如何看自己的表現?
A:10年前,國內電信自由化還沒開始,當時是看到傳統電線電纜製造在國內外市場已經飽和,必須轉型。製造業當然希望轉型製造業,可是國內根本沒有市場,而國外大公司也不會用一個不知名的廠牌來做實驗。我們可以取得國外技術合作,但一定會受到很多限制,所以才考慮做電信業者。一路下來,從國外學習經驗,到國內投標、吸收人才,這10年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接下來第二個10年計畫就是,把大哥大經營得更穩健,在收訊品質上更好,刺激市場繼續成長;同時固網在這10年內成長到一定基礎,最重要的就是建設;再來就是3G在未來3到5年內會有比較明確的發展方向,我們一定會進入這個市場。當然10年後,希望國內電信事業基礎也能夠完成,再下一個10年就會考慮往國際市場發展。

Q:曾想過在亞洲電信市場尋找機會嗎?
A:其實亞洲國家電信自由化都差不多了,將來不一定要在亞洲。如果在亞洲,重點一定是大陸,可是電信事業是特殊行業,不是說去就去,人家問我對大陸有沒有興趣,我當然有興趣,可是不只是興趣問題,還有大陸政府對外資的態度,不是有錢就可以做。
我們當然也會注意東南亞國家,可是固網投資是很龐大的,回收期很長,全球都是。有大型電信業者已經到全球各地發展,像英國大東電報局、英國電信、AT&T,多的很。但是我們要先把自己的經驗、人才累積下來,不然,沒有人才怎麼去海外發展?像1997年,我們也拿到香港的電訊執照,後來賣掉了,因為我們一心不能二用。不過未來也可以用購併、合作的方式,人家覺得你經營得好,也可能願意跟你合作、合併。

Q:太電是以電線電纜起家,在傳統家族事業和電信新事業之間,你如何取得平衡?
A:電線電纜是太電的基本,一定會永續經營。不過,電線電纜的需求已不像過去那麼大,利潤非常薄,每一家公司都在轉投資,讓原有設備有效運用。太電因過去在海外設廠,會把電纜事業做整合,用原有設備做其他發展。太電這兩年重點放在電信事業上,不過,電信是服務業,我們還是會在製造業再找一些投資機會。

Q:過去做過許多投資,在電信方面特別成功,為什麼呢?
A:因為過去投資都是個案的投資,比較偏重資金投資,電信事業則偏重在整體事業,還包括持續性的發展跟經營,兩者不太一樣。像在香港投資旅館,僅限於那一家旅館,再怎麼成長就是那麼一家,銀行也是一樣。電信事業的發展空間非常大,我是當成主力事業的方式來經營,旅館只是一個投資,電信則是事業,這是不同的。

Q:在國內,遠東集團跟太電集團步調比較接近,你對遠東集團有何看法?
A:徐先生(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做事非常努力,為人腳踏實地,很多事情他都置身其中,我很佩服他,我覺得他的時間應該是很不夠用。我想我們要求都很高,對事情都有自己的理想,這是處女座最大的特點。

Q:你對電信事業有一股近乎宗教信仰般的狂熱,為什麼?
A:承襲第一代的事業,沒有選擇空間。要在百業中選擇一個新行業,建立自己的事業,本來就很辛苦、很難,所以我覺得非常幸運。將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需要如何投資,也許不是我能做的,說不定二、三十年之後,我已經不在了。我現在已經50多歲了,能夠再花多少時間?人的精神、腦力跟智慧都是有限的。

Q:考慮過接班人嗎?
A:順其自然,有才幹的人自然會出來,會得到大家的認同。太電從來沒有刻意安排經營領導人,有能力的人,自然而然就會出來經營。

Q:你現在有什麼事想做還沒做的嗎?
A:有一件事是我想過但是我永遠不去做的,那就是再去唸書,那是從小該做而沒做的,幾10年的壓力了。過去是長輩的壓力,到了一個程度就是晚輩,因為他們問的東西你不懂,你的壓力就很大,我就想應該去唸唸書,充實自己,但是又給自己找理由,50幾歲了,能唸什麼?大家都很清楚我是最不喜歡唸書的人。

Q:將來你希望人家提到你或太電時,怎麼形容?
A:我希望不要提到我,提到公司就好。我希望太電集團對於新事業的發展非常積極,經營事業非常腳踏實地。成功與失敗很難斷定,對跟錯現在沒有辦法說。

關鍵字: #Google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