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第一份,巨思「ESG永續報告書」出爐!執行長陳素蘭:推動媒體持續創新前行
台灣媒體第一份,巨思「ESG永續報告書」出爐!執行長陳素蘭:推動媒體持續創新前行

擁有《經理人》、《數位時代》、《Shopping Design》等媒體的巨思媒體集團迎接 25 周年,並且在 2024 年 8 月發布台灣媒體產業的第一份 ESG 永續報告書,呈現巨思在推動永續發展的各種努力和成果。

巨思媒體集團 25 年的堅持:引領台灣媒體產業走向永續新時代

自 1999 年成立以來,巨思一直專注於數位經濟和新商業模式的探索。如今,巨思已經走過了 25 個年頭,作為台灣領先的媒體集團,我們深知自己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責任。這份報告書正是在這個特別的時刻,記錄我們如何利用媒體的力量來推動社會變革。

巨思媒體集團執行長陳素蘭表示:「過去這 25 年,各行各業都歷經了各種數位轉型與求生存的考驗。作為一個創業者(共同創辦人)和執行長,激勵我在逆境中持續努力奮戰的,是巨思文化的願景和使命 — 台灣新商業的發掘與促成。 我們期許自己,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能為台灣的產業與企業經營者和積極上進的工作者,領先掌握新商業的趨勢脈動,學習新的工作技能,持續進步與成長,並提升台灣在全球產業與人才的競爭優勢。

巨思文化執行長_陳素蘭_侯俊偉攝影.jpg
巨思媒體集團執行長陳素蘭
圖/ 侯俊偉 攝影

25 年前巨思從一本紙本雜誌出發,現在已發展成 3 個全媒體品牌(經理人、數位時代、Shopping Design)、4 個創業與創新產業社群(創業小聚、未來商務、Web3+、設計新商業)、二個展會品牌(Meet 創新創業嘉年華、未來商務展)與一個學習事業(新商業學校)。

圍繞著顧客所需要的各種新商業需求,巨思提供完整的知識學習與媒合服務,也期許自己可以成為台灣最有影響力的新商業學習與媒合平台。

巨思媒體集團的社會責任與環境保護

在社會責任方面,巨思積極推動多元、平等與共融的企業文化,為員工提供靈活的工作環境,包括每周兩天的遠距辦公選擇以及 Workation 福利,讓員工能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巨思旗下的「新商業學校」每年舉辦超過 100 場專業課程,培訓近 3 萬名實務工作者,並且推出多門與 ESG 相關的實體及線上課程,推廣永續理念。

巨思在環境保護方面也付諸努力,比如全面更換 LED 照明以降低能耗、推行混合辦公模式以減少碳排放、辦公設備採購,還有透過數位化流程來減少紙張使用。此外,巨思也在《經理人》、《數位時代》網站設立了 ESG 專區,為企業和讀者提供最新的永續資訊和見解,進一步提升大家對永續發展的關注。

期待透過這份 ESG 永續報告的盤點,我們不僅回顧走過的精彩 25 年,也找到迎向下一個 25 年的力量,讓巨思媒體集團繼續陪伴台灣,在新商業的發掘與促成的路上,持續創新前行!

下載 巨思媒體集團 ESG 永續報告書 查看更多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