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網路創業一定是年輕小夥子的天下?
即使年近半百,憑著二十多年的豐沛人脈與專業Know-How,美商邦捷(Best3C)總裁李占魁與總經理王百祿,不但在今年1月公司正式營運後已累積了200萬美元的交易額,更讓人眼睛一亮的是,原本股東陣容就相當堅強的邦捷,在此次美國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參與增資後,資本額更從原先的7千萬躍升將近至4億新台幣。
到底這兩位「高齡網路創業者」是何方神聖?邦捷究竟打造的是怎樣的B2B市集?
**陣容堅強的股東組合
**
這兩位創業者,王百祿是公司同仁口中的「Power Paul」,「凡事講求速度的他,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一位同事如此形容;而台大電機系畢業,人稱Jack的李占魁,不但在科技界沉浸多年,除了對美國資訊通路生態相當熟悉外,還是一位園藝的箇中好手,「我最近正在幫小孩蓋一個樹屋,」他滿臉笑容的說。
兩人相識於新加坡一場電子商務觀摩活動,卻因此結下創業契機。當時還在台灣工作的王百祿,甚至先後兩次飛往美國,借住李占魁中家中討論創業事宜。經過多次意見激盪,一家希望能協助3C(通訊、電腦、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商,透過B2B電子交易機制,將產品快速銷往世界各地的公司,便於1999年4月於美國矽谷成立。
這兩位創業人,累積了長達廿年的產業經驗,也因人脈豐沛廣結善緣而獲得許多知名個人或法人投資。從宏碁集團總財務長黃少華、東元集團董事長黃茂雄、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中國時報副董事長余範英,以及法人投資國眾、太電、華信銀行等,都列名邦捷股東陣容中。
譬如同為公司股東,以一對一行銷著稱的宏道資訊(BroadVision)總裁陳丕宏,是李占魁的大學同窗,他回憶,當時陳丕宏還花了好幾小時,與他討論邦捷的營運模式。而18年前在工商時報跑科技產業線的記者王百祿,打從宏碁在復興北路剛起步時便接觸這個產業。
**從解決存貨開始
**
對台灣廠商來說,過去最大的優勢在於原廠委託製造(OEM)。為了降低成本或爭取時效,廠商常一次購買比實際所需稍多的零件,因此常出現零組件過剩的問題;而所完成的現貨,也常在代工客戶一聲令下,便得減少出貨量,如果加上經通路回來的退貨,這些非當季的成品與零件,有時可以把企業的利潤蝕掉好幾成。
因此,邦捷從解決台灣廠商的存貨問題出發,利用台灣過去既有的產品優勢以及網路無遠弗屆特性,「台灣產品絕對可以到世界賣,」王百祿說。
目前邦捷採用以一對一行銷著稱的BoradVision引擎架構,整合產品資訊自動登錄、互動式即時線上交易、線上付款、出貨檢驗流程與即時線上物流追蹤等八種功能,提供包括PC系統、電腦週邊、以及電子零組件等十大類產品的交易服務。
從去年便開始耕耘,目前為止邦捷已與100家以上的台灣貨源供應商簽約,其中有67家為獨家合作關係,也就是說,這些公司不會透過與邦捷類似的其他B2B網站銷售;而在買家方面,包括美、澳、東南亞等地則有近3千家加入,預估年底將可破萬家。
**務實處理金流與物流的團隊
**
今年3月至5月,邦捷第二次增資,據透露高盛已成為邦捷最大的法人股東,而李占魁與王百祿也對高盛投資態度的謹慎與嚴格,印象深刻。
李占魁說,高盛投資邦捷的過程如同邦捷要上市般,每次邦捷都得準備約三吋厚的文件,到最後高盛確定要投資時,「前前後後的文件累積起來,足足有兩尺以上,」李占魁張開他的雙手筆劃著。
王百祿也回憶,高盛從審視臨界數量(critical mass)、合作契約到進度是否按時達成等,每一個環節都相當嚴謹,一位曾擔任花旗銀行總裁的主管,在詳談一整個下午後評論:「你們是我看過很務實處理金流與物流的團隊。」
而能提供後端金流與物流機制,以及在矽谷擁有「不需靠BroadVision太多技術支援」的團隊,也是邦捷自認能與競爭對手美商e-Exchange相抗衡處。去年底開始營運,於紐約、香港等50多國設有據點,6月初才剛在台灣成立分公司的e-Exchange,目前是以提供資訊流服務為主,同時累計成交金額達1200萬美元,是不容輕忽的競爭者。
**自行耕耘打造3C新社群
**
然而,對於未來,邦捷也表現得胸有成竹。
王百祿說,B2B模式有好幾種,有的是將過去上下游供應鏈的關係電子化,有的是像中國阿里巴巴網站般有豐富產品資訊,有的則像豪華商場般的B2B Mall,但「我們不是供應鏈式的B2B,而是從無中生有創造出來的新社群,」王百祿指出。
而在這個新社群中要吸引買家與賣方,選擇適當誘因是重要因素。
李占魁憑著在美國多年的通路經驗,在美商艾威資訊的5年間,曾將公司通路從原本1家大經銷商,拓展至3家大經銷商以及22處零售點;而王百祿也是行銷好手,他指出,邦捷有許多「激勵方案」,吸引買家及賣主雙方都心甘情願來此交易。
「其實這都有些小技巧,」對於目前作法含笑保留的王百祿,舉過去工作經驗為例,他曾為了吸引廠商高階主管填一份問卷,提供如熱門電影票等誘因作為謝禮,如此便吸引主管秘書詳實填寫並即時回傳,「其實這只多花我1萬多塊的行銷成本,但問卷回收率卻硬是比過去高出好幾成,」王百祿說。
過去半年,常常都忙到十點左右才回家的「綠手指傑克」與「活力保羅」,已經讓邦捷順利完成網上交易、開闢貨源與增資等目標,接下來,在這個比B2C更殘酷的B2B市場中,他們還要創造哪些讓人睜大眼睛,直呼「這真是太神奇」的奇蹟呢?
別懷疑,這絕對是未來半年值得您細心觀察拭目以待的焦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