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選題」到「落地」! 技術司攜手新創團隊,實踐承先啟後的產業轉型之路
從「選題」到「落地」! 技術司攜手新創團隊,實踐承先啟後的產業轉型之路

技術司於2025 Meet Greater South亞灣新創大南方展中,展出包括AI試產線、高值化技術與新創應用,能為南臺灣產業升級的31項成果,展現積極推動在地產業轉型升級、走向國際市場的關鍵位置。

在全球產業競爭與淨零轉型的浪潮下,南臺灣在產業發展中的角色,正逐漸重新定義。從石化、鋼鐵到航太與智慧製造,產業升級的關鍵,在於能否將研究成果快速轉化為實際應用。產業技術司已經第四年攜手法人與新創團隊,在Meet Greater South亞灣新創大南方活動展現創新成果。今年展項不但創新高,更展現落地產業的亮點成果,凸顯「技術司的任務不僅是支持研發,更是要成為承先啟後的橋樑,讓創新落地、加速產業轉型,」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有感而發的說。

圖二.jpg
技術司於2025 Meet Greater South亞灣新創大南方展會大合影
圖/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

選題決勝未來,產業技術司以需求導向催生落地創新

郭肇中形容,產業技術司的角色絕非單純的幕僚單位,更像是一個「承先啟後」的橋樑。擷取學研單位的研究精華,接棒後,支持法人研發產業所需技術,避免技術淪為圖書館裡的論文或專利,再協助產業進入商業化,成為能落地的產業應用,這才是作為產業技術司最重要的任務。

「我們每天都在做的就是選題。題目不能只看今天,而是要為五年後布局。」他直言。選題代表壓力,因為必須判斷哪些技術值得投注資源,哪些創新能真正改變產業。但也正因如此,產業技術司的價值才得以被顯現,讓研究有機會走出實驗室,成為實際驅動產業的力量。

這次前進Meet Greater South亞灣新創大南方的團隊,郭肇中直言,今年成果十分多元,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是這些技術如何回應南部產業的真實需求。例如展出的31項案例,就有幫南部石化產業打造的管線安全監測技術,高雄是台灣最重要的石化基地,石化管線密布,全長數十公里,傳統檢測往往需要耗時數小時才能掌握狀況。

messageImage_1762399146793.jpg
「AIoT石化管線智慧監測技術」能將異常偵測的時間從過去兩小時以上,縮短到兩分鐘內完成
圖/ 數位時代

他回憶,自己在十年前高雄氣爆事件中,擔任工業局石化科科長,親身投入災防工作,因而深刻體會到安全對城市與產業的重要性。也正因如此,這次展出的「AIoT石化管線智慧監測技術」格外具有意義,它能將異常偵測的時間從過去兩小時以上,縮短到兩分鐘內完成,並已在中油大林廠與李長榮化工實際應用。「沒有安全,什麼產業都沒辦法發展。」郭肇中強調。對他而言,這不只是研發成果,而是能切中高雄在地需求、兼顧城市安全與產業永續的具體實踐。

攜手法人與新創團隊,從實驗室走向國際市場

除此之外,南部產業的另一個關鍵機會在於航太材料。過去,高雄以傳產製造為主,如今則憑藉材料技術,逐步敲開國際市場的大門。這次展出的「新世代熱塑複材無人航空載具製程技術」,外型看似塑材,實際上則擁有比鋼鐵堅韌的強度,是由塑膠中心攜手台塑台麗朗、長興材料與漢翔航空技術合作。此技術不僅可回收再利用,製程碳排放比傳統降低40%,尤其航太產品認證門檻高、週期長,一旦取得認可便可穩居全球供應鏈十數年。這意味著相關技術不只是材料創新,更是南部產業進入國防與航太領域的重要里程碑;今年6月相關成果已登上歷史最悠久的巴黎航太展,並與歐洲享譽盛名的法國機械工業技術中心(CETIM)簽署合作意向,助產業邁向國際舞台。

CW209317副本.jpeg
「新世代熱塑複材無人航空載具製程技術」,外型看似塑材,實際上則擁有比鋼鐵堅韌的強度
圖/ 數位時代

郭肇中也特別點出,新創團隊在這次展會中展現出的能量,讓他看到南部產業的另一種可能。對他而言,法人與新創不能只是各自為政,而必須一起解題,才能讓研發真正落地。以高雄為研發據點的金屬中心新創IVC為例,他們針對災防巡檢需求,開發能在極端環境下穩定飛行的「高適應性無人飛行載具」,已與在地夥伴合作並成功取得美國訂單,未來將拓展至森林探勘與環境保育等場域。

而另一家由船舶中心衍生的新創「梭易科」,則在今年InnoVEX獲獎並與瑞典合作夥伴開發船舶自動化與監控系統。這些成果象徵著新創不再侷限於實驗室,而是一步步走向市場,甚至連結到國際;郭肇中強調,這正是產業技術司推動展會交流的目的:讓法人與新創團隊能在現場碰撞,找到真正切中痛點的應用場景,並透過跨界合作,把南部的創新動能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messageImage_1762403526636.jpg
2025年InnoVEX獲獎新創「梭易科」
圖/ 數位時代

放眼國際,許多國家以補貼建廠推動產業,但臺灣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以研發合作為核心,讓法人與產業並肩,累積能真正立足市場的實力。郭肇中強調,產業技術司不追求短期績效,而是以長遠需求為目標,帶動材料、設備與產業生態系的全面升級。

這場南臺灣年度盛會,讓外界看到的不只是單一技術成果,而是一個完整的創新縮影:從石化管線的城市安全,到航太材料的國際躍升;從新創團隊的落地應用,到AI試產線的產業升級,為未來產業開拓更廣闊的可能。「產業技術司要成為推進器,帶動南部產業不斷蜕變,把臺灣的舞台推向國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