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能減碳這件事上,東和鋼鐵總經理黃炳樺分享低碳轉型路上的真實體驗。東和鋼鐵是台灣規模最大的H型鋼及鋼筋廠,自1946年以拆船業起家,成為專業的建築鋼材製造商,逐步蛻變為以先進電爐煉鋼的現代化鋼鐵企業。在京都議定書之後,東和便將「節能減碳」與「低碳轉型」視為企業永續發展主軸,更進一步推動供應鏈協作,透過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計畫」,攜手經銷商與合作夥伴共同提升永續能量,展現傳統產業在新時代的創新韌性。
自京都議定書公布起即積極部署碳盤查與節能
近年來,碳費與碳稅議題席捲全球,今年2025年臺灣也正式進入碳有價的時代,其實在早在京都議定書公布後,東和鋼鐵前榮譽董事長侯貞雄就意識到減碳的議題重要性,早在2009年開始進行溫室氣體盤查,經過第三方認證的資料,甚至能追溯到2003年,並一路持續到現在。
黃炳樺總經理表示對於節能減碳,節能一定先於減碳,透過碳盤查先了解能源使用消耗在哪裡,以電爐煉鋼為例,77%來自於電力、11%來自於燃料。因此,最有效率的節省是由電力下手,首先將浪費的能源節省回來,舉例來說,原本使用100度的電,現在只需要80度的電。節能減碳這件事對於企業來說就是具有正效益的事,東和鋼鐵在節能減碳嘗到甜頭,因為過去20年,不管市場景氣好壞,東和每年都賺錢。
高雄大業場是東和鋼鐵近期著手進行改造轉型的鋼筋製造廠,在2023年取得工廠時,說服公司董事會和股東會,將當期營收和獲利受到的影響降至最低後,毅然決然停工一個月,全面改造加熱爐,將高耗能的低硫燃料油改為天然氣,並引進蓄熱式燃燒器,投入節能設備汰換與系統優化。在改造技術完成後,不但呈現正效益的獲利,並且讓碳排強度從每噸170公斤降到低於120公斤,減碳效果接近50%。
透過以大帶小計畫同步資訊,即時傳遞永續概念
東和鋼鐵不只獨自在減碳上努力,也積極與供應鏈共同推動永續議題,透過辦理溫室氣體盤查說明會及工作坊,與原福實業、元鼎耐火、達鋌機械、賢和興業、宗進金屬、加泓鋼鐵、展國、祐祥工程、進惠企業、程華工業、高吉貿易、三和耐火等12家廠商,進行授課、輔導、同步資訊與法規,讓中下游廠商能夠更快速及更便利的了解減碳和相關政策的修正,並協助這些廠商進行碳排查的檢視和能耗基線量測與碳盤查的檢視。總經理黃炳樺表示這些工作並不難執行,只要成本會計帳清楚,就能進行溫室氣體盤查,甚至能回溯過往的數據。在了解能耗的基線分析之後,下一步是開始找出能夠減碳節能並且降低成本的方法,就能無需顧慮太多,義無反顧地執行下去。
高吉貿易即是改造加熱爐的協力廠之一,因此也對低碳永續的議題十分關注,早期就自主裝設太陽能發電裝置,讓整體廠區體感下降3-4度,黃昭淵董事長表示,這次透過經濟部「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計畫」的機會,配合東和鋼鐵輔導改善設備,也更了解所有ESG的環節以及未來要達到的目標,朝向更明確可執行的方向前進。
ESG落實不只是口號,帶動中小傳產走入「綠色轉型」的新時代
面對2050淨零排放目標,無論是碳盤查、節能投資或前瞻技術研發,每一步都需要資本、技術與時間的累積。東和鋼鐵的營運策略展現永續未來性,訂下2030年兩個30的目標,一個是RE30,一個是在2005年的基準上減碳30%。黃炳樺總經理強調,ESG不是喊口號,是需要讓企業看到減碳的益處,並且不要小看科技的力量,持續關注設備的進步與時俱進,透過產生正效益的減碳方法,讓企業亦無反顧的投入節能減碳的生產方式。東和也將持續推動供應鏈夥伴共同參與,促進整體產業鏈邁向透明化與低碳化。而透過「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計畫」,不僅是一間企業獨自前行,更是帶動整體中小企業供應鏈,鋪設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鋼鐵之路。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