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聽到「提早退休」的說法,是一位做直銷的朋友告訴我的。他說他的工作計畫是,努力工作10年,然後提早退休,享受自己的人生,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我猜想,他一定是覺得,工作必然是辛苦的,退休必然是快樂的,而自己心裡有一件「很喜歡的事」需要時間去完成,所以有了這樣的念頭。
我後來發現,「提早退休」也是高科技業的主流思維,這個思維來自矽谷,之後一路越過太平洋來到台灣,最後落腳新竹科學園區,生根發芽。
不過,外來的想法總會因應國情而調整。在矽谷,一個年輕人有一天想到一個好主意,於是他在家裡的車庫日以繼夜地研究。很幸運的,他的產品創意獲得創投青睞,成立公司,公司營運成功並且上市後,這個創辦人賣掉股票,宣布提早退休,終於得以在星期一早上10:00,在加勒比海的沙灘躺椅上,帶著雷朋太陽眼鏡享受日光浴。
在台灣的科學園區裡,「提早退休」的情節比較平凡:一個年輕人在畢業後進了晶圓廠,穿上無塵衣過著四班二輪的生活。他每年領到公司分配的獎金、股票逐年累積,15年後個人資產到達三千萬,他逃出工廠宣布退休,心裡盤算著未來可以轉業賣香雞排。
到底一個工作的人,應該幾歲退休,其實很值得探究。
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65歲退休的想法,起源自1881年德國首相俾斯麥,當時是震驚全世界的「創舉」,因為彼時人們的平均壽命不超過50歲,所以其實「退休」是一種非常稀有的福利。
但如果可以「不退休」地做著自己喜愛的工作,那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著名的建築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他的代表作落水山莊在70歲那年才完成;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一生勤奮不輟寫了33本管理學經典,他生前發表的最後一篇文章是「What Makes An Effective Executive」,刊登在2004年的《哈佛商業評論》上,那一年他95歲。
看到他們的事蹟,我突然覺得,提早退休真的已經不酷了。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並且在工作的每一天都享受它的樂趣,直到生命劃上休止符,這才叫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