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扼殺了新創網站?
誰扼殺了新創網站?
2007.12.01 | 人物

去年的Web 2.0熱潮由PChome Online的Portal 2.0點燃,吸引媒體跟進追蹤、政府資源投入。今年Portal 2.0悄悄縮編,許多Web 2.0網站關站或持續低迷。媒體或創業者現在又將注意力放在所謂的SNS(社交網站,如上期《數位時代》大幅報導的Facebook),但在看過一些新網站後,我懷疑這些本土SNS能超越目前成長暫時停滯,但還有四~五%到達率的書籤網站「黑米」。

台灣本土網路產業真有如此悽慘,雅虎奇摩已壯大到其他網站難有生存空間?露天拍賣吃下雅虎奇摩放棄的市場而迅速壯大,說明即使巨人手臂多粗,還是會留下許多空隙。問題在於,台灣本土網站的基本功做不紮實。

實用的服務才是基本功
同樣是PChome Online的作品,趕Web 2.0熱潮的Portal 2.0衰竭,模仿雅虎奇摩拍賣的露天卻暴紅,根本原因在於:露天拍賣填補雅虎奇摩的缺口,Portal 2.0卻想創造原本不存在的需求。台灣媒體、意見領袖常以「你有什麼idea」、「這網站有什麼創新」來報導,卻很少提到「這網站改善了什麼問題、滿足了哪些人的需求」。媒體會渲染新網站創業者犧牲了年收入百萬的高薪,彷彿創業者是傳教士或革命家在實現理想,卻忽略人們要的是實用的服務。

Google之類純技術取向、以創新功能創造需求的成功故事,誤導了台灣的投資人、媒體與創業者。全球化時代,大部分重要的創新,都在美國的車庫完成後迅速擴散,在台灣本土市場能著力的,是扮演好媒體或服務業的角色。但偏偏除了EC︵電子商務︶以外的台灣本土網站,都很少思考「客戶的需求」,甚至連「客戶是誰」都無法定位清楚,把自己當成創意揮灑的藝術家,也難怪會在商業市場上節節敗退。

去年Web 2.0熱潮時,最有趣的一句話是:「只要能贏得(我們這些)重度使用者的喜好,就可以透過這些意見領袖傳播出去,就會有愈來愈多人使用」。事實證明,「重度使用者」只會對Google與蘋果(Apple)產生忠誠度,喜新厭舊、迅速轉移陣地的速度恐怕還比一般網友快。重度使用者的喜好與一般大眾天差地遠,而在台灣的小市場,光靠重度使用者又無法形成經濟規模,這讓新創網站陷入兩難,究竟該針對愛嘗新的「網路宅男」,還是要針對難引誘的普羅大眾設計服務?

追根究底,台灣新創網站最缺乏的還是「執行力」。從目標群眾的設定、消費者導向的網站服務設計、營收來源的規劃、具體且持續的行銷方案,都無法環環相扣。投資人或上層管理者若不了解網站規劃的SOP,也只能任憑滿腔熱血的創業者嘗試錯誤。而媒體報導往往只著重在「創新」,忽略小市民的需求,更扭曲了投資人與創業者的想像空間。這部分,我們還真需要跟雅虎奇摩學習。

陳豐偉
智邦生活館總經理

長期參與和觀察台灣網路產業變動,曾創辦《南方電子報》,是國內第一位寫網路評論的作家。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