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二十分鐘,請用英文作答。」擴音機裡傳出英文的指令。台上正襟危坐的學生,表情一個比一個凝重,台下則是一排由企業家組成的評審團隊。這是YEF甄選出國代表的最後一道關卡——英文口試,考驗著學生如何應用學了許多年的英文、商業概念,還有臨場反應。
一開始,學生必須做簡單的自我介紹,並且各自回答自己在創業計畫中擔任什麼樣的角色。自我介紹是門大學問,有學生別出心裁地以條列式介紹自己,包括具備的「四」種能力、「三」個經驗、「兩」個夢想,並且是「一」個敢作夢並願意實踐的人,讓人很容易留下深刻印象。
高下立判的一場競爭
接下來是難度更高的搶答,甚至還有影片考題:在創業聯誼會裡,為今年YEF鳴槍起跑的網路之父提姆‧柏納李(Tim Berners-Lee)再度出現在投影布幕上,談了一段有關創造力與創新的論點,學生必須在影片播放完畢,立刻針對這段談話給與他們的啟發做出回應。其他問題還包括對兩岸經貿關係的看法、全球暖化等世界議題等。
兩排面對面坐著的學生,在偌大的舞台口試,只要問題一結束,所有人紛紛舉手搶答。然而站在麥克風前,英文好不好、回答有沒有觀點都無所遁形。有人站上台,因為緊張而腦袋空白,只能僵持在台上;也有人答了兩句,卻心虛退卻,丟下一句謝謝評審鞠躬下台;有人可以不疾不徐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正因為高下立見真章,所以緊張的氣氛蔓延全場。
台灣社會對英語學習總有著巨大的焦慮,不但講究「會不會講」,甚至在意「講得好不好聽」?講一口漂亮的英語,彷彿就擁有一種純正的貴族血統,是永遠不會被擊敗的菁英。
然而英文作為溝通語言,能夠說出有想法的觀點才是重點。英文口語表達考驗的不僅是英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自信。當你相信自己即將脫口而出的論點「有料」,才能更勇敢表達。學英文不是一蹴可幾已是老生常談,隨著科技進步,網路上有許多豐富的資源。就算你沒有交換學生的背景,有足夠的企圖心,也可自己準備好,在每個生命中必須大聲說英文的場景脫穎而出。
@@ACTIVITYID: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