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包裝 勾引新的消費族群
換個包裝 勾引新的消費族群
2008.02.01 |

包裝視覺 1 

換個樣子,就能以新面貌進攻市場,早已飽和的飲品市場中尤其需要新鮮感。吃的飲料、喝的冰淇淋和吸的早餐,都是廠商換湯不換藥的行銷策略。令人意外的是,這真的行得通。

Qoo(酷兒)是可口可樂開發出來的汽水品牌,本為水果口味的瓶裝飲料。後來日本推出果凍狀Qoo,強調針對體力不足的孩童,添加了鈣、鐵及維他命D等成份,晉升為兒童營養補充品。將果汁改為果凍,為什麼就能改變產品定位呢?這要追溯到森永製果推出的「威德in Jelly」,快速進食的果凍狀食品,強調讓沒時間吃飯的上班族,可以在通勤、加班、減肥或熬夜中快速補充能量,從此讓果凍狀飲品有了市場利基。

一人份小包裝也成為二○○七年的新寵商品。一方面物價上漲影響消費者的採購意願,另外也因應獨居者、銀髮族與小食量女性的需求,少量分裝販售的商品數增加。舉例來說,大瓶裝的清酒一個人喝不完,於是市面上出現單瓶裝,只有養樂多大小的小清酒。又或者一包三顆獨立包裝的巧克力,讓喜愛甜食的消費者嘗嘗甜頭的同時,又能控制食量。

雀巢其下的巧克力品牌KitKat,也相當擅長改頭換面的行銷手法。二○○七年,KitKat除了本來的條狀外,還另以瓶裝販售,就是為了讓巧克力可以進入自動販賣機通路。當巧克力和飲料如咖啡等一起銷售時,更有引人購買的魅力。此外,因應春天櫻花的畢業潮,也推出一系列替考生加油的櫻花版巧克力,大受學生歡迎。 

包裝視覺 2 

老闆,來一「罐」馬鈴薯沙拉! 

原本被當作是地震等緊急災害時存糧用的鐵罐裝食品,現在富士見食品、天狗罐頭公司等罐頭廠商,推出可以保存3年的罐頭,從黑輪、拉麵、馬鈴薯燉肉都被裝入鐵罐,成為「罐頭美食」的一員。

甚至七○年代出現的「罐頭吧」(只有賣各種罐頭的酒吧),去年又重新掀起風潮,成為大家下班之後「來一『罐』拉麵」的去處。「罐頭吧」很坦白,明講自家賣酒與罐頭美食,通常收集了百種以上的罐頭酒和罐頭食品,吧內的一面牆壁全部都是各種罐頭,端看酒客是要點罐頭拉麵還是罐頭馬鈴薯沙拉。老闆很有誠意,承認他廚藝不佳,只賣罐頭不賣現場煮的料理。(撰文=文及元 照片=www.bousaikan.jp)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