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任職於Discovery製作人的鄭凱駿和國際媒體接軌,源自二○○二年、他就讀大學時的一場農、漁民大遊行,他認識了路透社的工作人員。鄭凱駿隨口提起有無助理需要,沒想到就獲得了這個機會。十天後,他必須一個人扛起寫、拍、剪接與傳衛星等工作。鄭凱駿回憶當時:「我心想哪有這麼好的事?可以跟這麼棒的團隊學習。」
想要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讓鄭凱駿願意不支薪,只想積極學習。儘管這份助理工作十分辛苦,卻也讓他拿到踏入國際媒體電視圈的門票。在工作中建立的好口碑,他得以陸續接下了半島電視台、BBC等製作工作,當時二十來歲的他,就採訪過許多亞洲的意見領袖,包括達賴喇嘛、翁山蘇姬、陳水扁、施振榮等。「那時候的我是個小毛頭,採訪這些大人物很緊張,但我也強迫自己要用不卑不亢的態度面對,」鄭凱駿說。
換位置就要換腦袋
身為土生土長的台灣人,鄭凱駿擁有全球化的視野,鄭凱駿認為:「我的強項是可以很macro(宏觀)地看台灣。」身處國際媒體,他常跟不同國籍的團隊合作,在摸索中找到跨領域的溝通邏輯。
鄭凱駿也擅長捕捉「電視台需要的元素」,他說:「換位置就要換腦袋,在半島電視台需要以反美的觀點出發,在英美電視台則相反,節目的節奏、處理方式也不一。」他指出:「你必須知道特定媒體要的是什麼,再融合當地的文化,才可以做出好東西。」
現在擔任Discovery製作人,鄭凱駿希望帶給Discovery更多台灣在地觀點,扭轉過去國外媒體看台灣的獵奇心態(例如強調檳榔西施、乩童等),把台灣美好的文化面向,用有娛樂性的角度說故事。「我希望未來每一件作品都是得意之作,」鄭凱駿說出對自己的期許。
Convergence/Communication
年少有成的國際媒體人
工作付出與收穫
** 前景 5
**薪資 4
工時 偶爾加班
綜合福利 豐沛的資源和創作空間。可以去你一輩子沒想過要去的地方,和不同國家的團隊合作
註:內容僅與該產業就業人員比較,非跨產業綜合評比
鄭凱駿 ●年齡:27歲 ●現職:Discovery製作人 ●學歷:東吳大學外文系、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職涯成績單:曾擔任BBC、半島電視台、ESPN等製作人 ●職場打滾真心話:混搭能力讓工作更fun,從不同角度思考並完成工作
執行力 4
整合力 5
溝通力 4
市場力 5
科技力 3
感受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