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經濟
免費經濟
2007.06.15 | 人物

中國大陸」和「網際網路」這兩者的共通性之一,就是免費經濟。舉例來說,在北京和上海有很多免費雜誌只送不賣,放在餐廳、咖啡店和飯店裡,讓人家翻閱,或者填完贈閱單後直接寄到家裡。

促成這種免費雜誌的原因,是大陸的媒體受政府嚴格管制,辦雜誌需要有政府許可的刊號,而刊號極難取得,沒有刊號就不能推行訂閱和進入零售通路。

即便有了刊號,大陸的發行通路仍非常不成熟,雜誌多而零售點少,要進零售通路得付高額進場費,不管是進地鐵、書報攤、便利超商或機場裡頭賣,所付進場費遠比銷售所得金額高很多,那還不如免費陳列,再想辦法從賣內頁廣告裡賺回來。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大陸辦免費雜誌的邏輯,和網路上的Google推免費搜尋一樣,把服務變成免費,再從廣告回收。只要後端的變現機制存在,前端的服務就可以免費。Google不斷推出除了搜尋以外的新服務,一律免費,如同北京和上海每個月又有好多本新的免費雜誌創刊。

這種實體世界的免費經濟,在中國目前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非常活躍,只要你手上有錢要花,就會有人想到概念來變現,幾乎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

我家門口是一家大型賣場免費接駁車的停靠點之一,他們每天派出好多趟巴士繞著全上海市跑,用來接送到那裡購物的消費者。此外,一位朋友之前在海南做旅遊生意,因為競爭太激烈,甚至打出零團費成行,條件是你到當地會去購物和潛水。另一位朋友最近成立遊艇俱樂部,樂於招待有錢人免費去體驗,重點在於對方會花大錢加入會員,甚至買下碼頭旁邊的豪華別墅,哪怕這位富人一年只去住一個星期。

中國市場規模大,要做行銷推廣的成本很高,加上有形無形的法規和限制,以及市場訊息不對稱,讓消費者嘗試錯誤的成本變得非常大(買名牌被騙、買骨董被宰),免費經濟應運而生:它減少業者的推廣成本,繞開了法規限制,並把嘗試錯誤成本降到零。

當然,不見得產品免費就一定能從其他地方賺到錢。免費雜誌當中絕大多數都沒賺到足夠打平的廣告費。那位拚零團費成行的朋友,目前已不再碰旅遊業,改行賣有機精力湯,好歹這一行還沒有太多人投入,但他的方法仍是從免費試喝開始。

中國,早就不是那個「每個人花1塊,你就能收到13億」的時代,那件事從沒發生過;如同在網路上,要讓讀者付2塊錢看一篇文章並不難,難的是要回收高過2塊錢的成本,那還不如免費讓人看,從其他地方想辦法。反過來想,能在目前的中國或網路市場上找到免費經濟的變現模式,就有機會在全世界範圍推廣,成為大生意。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