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太陽能產業將席捲世界?
中國的太陽能產業將席捲世界?
2007.01.01 | 人物

來一個時事的機智問答:目前中國排名第七,據《財星雜誌》(Fortune)估計身價高達美元十四.三億的富豪是誰?

答案是:施正榮。 接著再猜猜看他是做哪一行?房地產?不!銀行?不!沃爾瑪的供應商?不!建設?不!
施正榮是中國最大的矽光電太陽能電池製造商,他的產品能將陽光轉換成電力。是的,全中國排名第七的富豪是個綠色企業家,但這種事只會發生在美國才對啊。

施正榮的想法與我雷同,認為這些再生乾淨能源,如風力、太陽能、生化燃料等,將會是二十一世紀裡的成長產業,而他想要確保中國和他的公司——尚德太陽能公司,能成為這個領域的領導者。年僅四十三歲並充滿活力的他,希望能用中國發展製鞋業的模式來推廣太陽能:致力降低成本,讓數以百萬計的普羅大眾也能享用到矽光電太陽能面板。

身為一個環保人士,我預祝他成功。但身為美國人,我開始擔心若美國人不再施展混身解數,發展自己的乾淨能源產業,我們將錯失掉這一場綠色工業革命。今天,美國境內大半的油電混合車都來自日本,往後假使施正榮開發成功,大半的太陽能面板將來自中國。

施正榮了解中國的綠化勢在必行,那些遭受嚴重污染的河川與空氣讓中國別無選擇。事實上,當我跟施正榮在他那位於六十六樓的上海辦公室談話時,污濁的空氣已經讓人無法清楚看到馬路。糟糕的是,美國還以為走向環保只不過是選擇之一,所以當中國企業不得不往綠色產業發展時,美國公司還在要與不要間徘徊,端視地方或中央的政策是否要求企業必須提供再生能源。

多年來,我們那些沒腦的國會議員們,總是相信寬鬆的能源政策能夠對相關企業及製造商有所助益。事實上,這只是幫著他們自我毀滅。例如美國國會決定不對車商要求高標準的每公里油耗量愚蠢決定,只不過「協助」底特律車商們錯過了大好市場,並且幾近破產,而中國現在對於每公里油耗量的標準已經比美國嚴格了。

「目前在中國,各個階層的人都對環境議題與替代能源愈來愈有意識,」施正榮說道:「五年前公司剛成立時,很多人跟我說『何必需要太陽能呢?中國燃煤的發電量還用不完呢』。現在不同了,人們了解到太陽能才是未來的主流,只是目前仍過於昂貴。」

施正榮於一九九二年在澳洲取得工程博士,之後在靠近上海的吳興創立尚德太陽能公司。據近期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尚德太陽能公司結合了「已開發國家的一流技術與開發中國家的價格」——憑此,尚德目前已是世界上第四大的太陽能設備製造廠商,僅次於夏普(Sharp)、日本京瓷(Kyocera)與英國能源(BP)。

施正榮跟我解釋,成功的關鍵在於,他使用大量的低廉中國勞工而非高科技儀器,來生產他的太陽能模組及處理矽片。另外,各省政府為了吸引他到當地設廠所開出的優厚補助條件,也給了施正榮不少的資源跟優勢。

目前尚德大約九○%的生意來自海外市場,但一旦價格下降,中國市場毫無疑問地會成長。施正榮打算利用這塊潛力無窮的市場,創造出他的規模經濟,讓尚德太陽能模板的價格再大幅下降。

「一旦我們成功打開中國市場,尚德絕對會擁有最低的製造成本,」施正榮說:「目前我們一瓦的成本大約在美元四塊,但十年後,我敢說一瓦的成本不到美元兩塊。」而這將使太陽能能源非常具有競爭力與經濟規模效益。

由於尚德的成功,「國內一堆人爭先恐後地要進入這個產業,即使這東西在中國還沒什麼市場,」施正榮補充說:「許多政府官員現在也認為『這的確是個產業』。」為了促進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中國政府甫通過一則法令,要求在西元二○二○年前,中國總能源消耗量的十分之一必須來自再生能源。

中國政府在再生能源方面採用了高標準,然而執行不力;美國政府擁有較佳的執行力,卻遲遲不願在能源方面豎立起規範。我們必須重振我們的行動,因為中國遲早會實踐他所設立的標準。當這一天到來時,中國企業將一筆抹滅我們曾經在乾淨能源產業所擁有的成績。

但不管怎樣,你還是可以成為它的股東,尚德太陽能已於紐約證交所上市。 

美國還以為走向環保只不過是選擇之一,
所以當中國企業不得不往綠色產業發展時,
美國公司還在要與不要之間徘徊,
端視地方或中央是否要求企業提供再生能源。 

目前尚德大約九○%的生意來自海外市場,
一旦價格下降,中國市場毫無疑問地會成長。
施正榮打算利用這塊潛力無窮的市場,
創造規模經濟,讓太陽能模板的價格大幅下降。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