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列表頁

EP26. 走在鋼索上的金融業,如何賺下一步的錢?
資金多和動作慢,是台灣金融業長期累積的結果,在近年網路和科技不斷搶跑衝擊下,轉身是痛苦也是必須。

分享
收藏

民間儲蓄30兆台幣放在銀行,要如何從不利轉為有利於金融創新?
數位時代總主筆王志仁與前將來銀行總經理劉奕成交流:

  1. 台灣不缺錢,但財富高度集中在60歲以上人群,也是房地產主要擁有者,年輕人要想逆襲,股市比房市更有機會,特別是虛擬貨幣和金融科技新創公司的股票,年輕人相較年長者更容易弄懂並參與。

  2. 把錢放銀行再貸給企業,稱為old money;把錢拿給創投去投資新創公司,稱為new money,老錢和新錢的差別,不只是業務內容,還有保守與冒險、以及什麼才是創造價值的認知。

  3. 多數行業都正在經歷實體走向數位的過程,金融業也是,而全球正在發生的「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帶來另一波破壞式創新,是金融新創的機會窗口,卻可能是傳統銀行的業務破口。

※推薦參考:企業推動數位轉型落地,除匯聚組織資源,更可透過政府和專業機構的協助。資策會地方創生服務處的「RDTIH區域數位轉型創新中心」,整合智慧製造、5G應用、AIoT、新創育成等成果,參考歐盟數位創新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驅動區域產業數位升級,以及商業模式再造。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