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跟第三方支付差在哪?一文看懂支付戰況:誰是電支用戶王?背後股東是誰?
電子支付跟第三方支付差在哪?一文看懂支付戰況:誰是電支用戶王?背後股東是誰?

近期,台灣電子支付二哥「街口支付」的查封新聞搶佔各大媒體版面,除了一度讓民眾憂心儲值金提領問題外,如今繁多的非現金支付方式,也讓不少民眾一頭霧水,到底什麼是電子支付?什麼是行動支付?什麼又是第三方支付?

針對這些看似差不多的詞彙定義,《數位時代》本次將統整各方資訊,讓您一次掌握各種非現金支付方式的細微差異。

延伸閱讀:TWQR是什麼?支援哪些電子支付?LINE Pay可以用嗎?TWQR懶人包來了

行動支付是泛稱,重點是「怎麼付」

行動支付是一個統稱概念,泛指使用行動裝置(手機、智慧型手錶等)進行付款的行為。根據付款方式可分為:

感應式支付如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 ,透過NFC技術感應付款。本質上,感應支付跟刷實體信用卡一樣,差別是不用把實體卡片掏出來。這種感應技術也支援部分國家的交通卡,例如台灣人去日本搭乘大眾運輸愛用的Suica、ICOCA…在閘門嗶進站靠的就是NFC感應。

掃碼式支付如台灣人最常用的LINE Pay、街口支付等 ,都是透過「掃描或被掃QR Code」付款。因此,凡是透過QR Code來實現支付行為的都屬掃碼式支付範疇。

總結而言,這邊要強調的是,只要是使用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來付款都算是「行動支付」,但其中的採用的付款技術不盡相同。

「電子支付」跟「第三方支付」差在哪裡?

把「電子支付」跟「第三方支付」放在一起討論的原因, 是因為在台灣的法規中,兩者有明確的規模定義,而且主管機關也不一樣。 電子支付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管理,而第三方支付則由數位發展部管理。但他們之間的共通點是,都是透過手機上的App實踐掃碼式支付。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 「第三方支付」的主要功能為「代收代付」,充當買賣雙方的中介平台,保障交易安全。 最元祖的第三方支付業者即為Paypal,在台灣的常見業者包括LINE Pay、OPEN錢包、Fami Pay等。

具體來說,用於電商平台或網路商店(如蝦皮或UberEats),LINE Pay作為中介,先代收消費者款項,待條件成立(如確認收貨)後再代付給賣家,就屬於「代收代付」。

而電子支付則是第三方支付的「高配版」,除了具備代收代付功能外,還提供轉帳、儲值、提領等多元服務,如同簡易的電子帳戶。

例如,你跟一群同事出去吃飯,若由一位同事先代墊餐費,之後若用LINE手機轉帳功能將錢轉帳給代墊同事,就必須選擇轉進對方的「iPASS MONEY」或「LINE Bank」帳戶,這就是轉帳功能。

總結來說, 「第三方支付」與「電子支付」最大的差異,是是否具備保存用戶資金的資格。 第三方支付只能代收代付,不保留用戶資金;電子支付則能儲值並管理用戶資金,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務。

比較項目 電子支付 第三方支付
核心功能 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
收受儲值款項(電子錢包)
電子帳戶間款項移轉(轉帳)
● 國內外小額匯兌
● 僅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
資金流向 買方 → 電支機構帳戶(可儲值/移轉) → 賣方 買方 → 第三方支付業者 → 賣方 (單純代收代付)
法源依據 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 民法、消費者保護法、第三方支付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監管機關 金管會
採金融機構高強度監管
數發部
近期針對洗錢防制強化規範
設立門檻與規模 ● 最低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5億元(若僅經營代收付業務則為1億元)
● 資本與系統要求高,業者家數較少
● 無最低資本額限制,僅需公司登記
● 代理收付日平均餘額若超過新台幣20億元,需向金管會申請為電子支付機構
代表業者 街口支付、iPASS MONEY、全支付、悠遊付、玉山Wallet等 LINE Pay、藍新科技、綠界科技等

延伸閱讀:街口支付會倒嗎?從財報數字觀察:沒了母公司新錢續命,支付龍頭下一篇章是?

哪些第三方支付有望升格電支?背後股東有誰?

據金管會調查,2024年共有6家第三方支付業者代收付款年日均餘額超過10億元, 包括LINE pay(連加網路)、藍新、綠界科技(EC Pay)、Food panda(富胖達)、91APP(玖易宇軒),以及樂購蝦皮 ,將成為未來潛在符合得申請電支執照的業者。

其中, LINE pay子公司「連加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已在2月遞件申請專營電子支付執照,資本額至少5億元起跳,金管會目前正在審查中 。而一旦LINE pay電支核准後,全市場專營電支機構將增加到10家。

金管會每年都會在第1季調查前一年度,第三方支付機構代理收付交易款日軍餘額的狀況,確認各業者代收付狀況、及是否有業者接近將符合升格電子支付機構的標準。

而目前6家代收付款年日均餘額超過10億元的業者中,其背後股東如下:

 LINE Pay(連加網路)

主要股東名稱 持股比例 (%)
韓商 LINE Financial Corporation 58.10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7.22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61
王智民 3.09

 藍新

股東名稱 持股比例
智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1%
全達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近30%
榮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32%
王俊博(董事長) 13.84%
網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9.79%
其他法人及個人 小比例

綠界科技(EC Pay)

股東名稱 持股比例
茂為歐買尬數位科技 26.31%
平宇股份有限公司 5.26%
全球趨勢股份有限公司 5.14%
平慶股份有限公司 5.00%
藍天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86%
林雪慧 4.49%
恩雪股份有限公司 3.94%
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72%
宇宇股份有限公司 1.52%
郭崇成 0.79%

Food panda(富胖達)

股東名稱 持股比例
Delivery Hero(德國) 100%控股
德商FOODPANDA GMBH(台灣法人) 台灣登記董事

91APP

股東名稱 持股比例
NineYi Capital Inc. 19.01%
N-Team, Inc. 11.21%
元大商銀受託保管英屬開曼群島商91APP,Inc.買回公司股份專戶 3.81%
財團法人91APP基金會 3.28%
台新人壽全權委託台新投信股票投資帳戶第二期 3.02%
匯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受託保管美林國際公司投資專戶 2.97%
Nexdoor Inc. 2.65%
本誠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2.63%
華盛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2.33%
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 2.07%

樂購蝦皮

股東名稱 持股比例(約)
Sea Limited(冬海集團) 100%
騰訊控股(Tencent Holdings) 18%
美國資本(如普信、金沙、老虎全球等) 30-40%
其他(創辦人、管理團隊、散戶等) 42-52%

台灣有哪些電支業者?誰最大?背後股東有誰?

根據金管會7月10日最新資料,若按照用者人數計算,台灣截至5月份的6大電子支付業者如下:

至於這6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如下:

業者名稱 主要股東(持股比例)
一卡通票證 聯邦商銀(33.94%)、政院國發基金(12.56%)、高雄市政府(9.61%)、高雄捷運(8.70%)、晉禾企業(6.72%)
街口支付 街口金科(100%)
全支付電子支付 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00%)
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 悠遊卡投資控股公司(57.86%)
愛金卡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超商(100%)
橘子支行動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遊戲橘子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0.29%)

延伸閱讀:街口支付董總親上火線,一次解答用戶疑慮!律師解析:「錢不會不見」,下階段關注經營權異動
影片|iPASS MONEY要撤出LINE了!明年將轉至獨立APP:帳戶餘額怎麼辦?LINE點數還能用嗎?

責任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收納空間到整合生活即時服務,居家整聊室打造家事服務的新商模
從收納空間到整合生活即時服務,居家整聊室打造家事服務的新商模

對居家整聊室來說,經營的核心,是把人放在第一位──不只照顧客戶,也照顧團隊。這家全台首創的專業收納公司,不只替別人「整聊」生活,更懂得先把自己內部「整聊」好。創辦人鄭博元與黃恩頡深知,品牌要長大,不能只靠熱情與經驗,還要有一套能承接人、事、客戶與未來的管理方法。因此,他們在沒有IT人力編製的情況下,借助叡揚 Vital CRM專業夥伴的力量建立更有溫度、更有秩序的管理方式。

市場需求驅動家事服務崛起,居家整聊室搶佔先機

現代人追求高品質生活卻苦於時間有限,這種兩難的困境促使居家清潔、到府收納等家事服務產業蓬勃發展,著眼於市場需求成長,居家整聊室於2017年成立,成為到府收納服務市場的先驅。

居家整聊室共同創辦人黃恩頡表示,公司成軍初期專注在到府收納服務,之後為因應整聊師人力有限且缺乏標準化流程的挑戰,於2018年開辦整聊師認證課程,每年培訓近2,000位整理收納專才,累計學員數已突破萬人。隨著專業度與口碑的提升,居家整聊室的事業版圖不斷擴大,自2024年起陸續與信義居家及多家大型居家服務平台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為這些合作夥伴提供專業的整理收納服務。

3F0A2811.JPG
居家整聊室共同創辦人黃恩頡以數據導向策略,讓團隊從顧客互動到轉換都具備可追蹤與可優化的依據。
圖/ 數位時代

在年營收與客戶數量逐年成長的同時,居家整聊室也迎來新的營運挑戰,「如何深化與既有客戶的互動,提高顧客回購率,成為我們的關鍵課題,」居家整聊室創辦人鄭博元說,當時公司經常接獲舊客戶的主動詢問,引發團隊重新省思,在舊客經營上該如何從被動回應轉為主動經營、吸引更多回頭客使用服務?但在過程中卻發現,傳統使用Excel表格管理顧客互動的方式,已經很難滿足這樣的業務需求。

導入Vital CRM,以系統強化客戶經營力

居家整聊室最初在設計Excel表格欄位時,其實參考了RFM客戶分析模型,希望這份表格能兼具記錄與再行銷的功能,但實際執行上卻免不了面臨人工輸入資料的挑戰,包括資料正確性與即時性難以保證、缺乏統一的資料記錄邏輯、同仁自行添加欄位等。

這些問題導致Excel表格最後僅剩下基本的記錄功能,很難從中篩選符合特定條件的客戶進行再行銷,也不容易對新進業務同仁進行教育訓練,因為他們雖然能取得客戶名單,卻無法辨識客戶的最新狀態和互動歷程。

為此,居家整聊室決定導入CRM,以系統取代人工作業,提高舊客經營的效率與成效。鄭博元表示,在評估多款 CRM 系統時,叡揚系統開放式 API 設計最能對應他對未來系統整合的藍圖規劃,亦能有效解決既有手動流程導致的資訊落差與溝通延誤等問題。後續功能驗證階段,他發現 Insight 模組的分析設計具備清晰的管理理論依據,進一步展現系統的專業深度與實務價值,加上叡揚在業界的口碑與多產業服務經驗,最終促成了雙方的合作。

3F0A2745.JPG
居家整聊室創辦人鄭博元運用數位工具解決團隊營運痛點,進一步開啟全新的商業想像與合作契機。
圖/ 數位時代

應用階段1》聚焦深化客戶互動與業績管理,創造4大效益

居家整聊室採兩階段循序漸進的策略,逐步擴大系統應用成效。第一階段聚焦於強化客戶互動與業績管理,第二階段則拓展至全面性的數據整合,串起客戶從初次加入會員到最終完成交易與付款的完整作業流程。

黃恩頡進一步說明,第一階段的應用以業務和管理團隊為主,業務團隊透過Vital CRM瀏覽客戶資料與商機名單、詳實記錄每次客戶互動歷程,或根據特定條件篩選目標客戶發送簡訊、主動創造接觸客戶的機會。管理團隊則藉由Insight報表中的關鍵指標,如:轉換率、客戶RFM分數等,定期檢視業績進度及目標達成情況,實現數據驅動的精準管理。

居家整聊室不只提昇顧客回購率,更創造三大管理效益。第一、提升團隊的業務能力。由於Insight模組將商機、消費、負責業務和互動行為整合在一起,使管理團隊可以用數據掌握業務同仁的工作績效,而不是依賴主觀感受,不只溝通變得更順暢,還能據此樹立行為標竿,讓業務同仁更清楚該怎麼經營客戶才能提升業績表現。

第二、保留完整客戶資料,避免因人員異動而造成客戶流失的風險。

第三、為新進業務員打造最佳學習曲線。透過Insight數據分析結果,新進業務員能夠清楚知道成交率與業績目標間的關聯性,提升了主動聯繫客戶的意願和積極程度。此外,還能彈性調整新進業務員手中名單的新舊客戶比重,使其先與舊客戶聯繫、磨練互動技巧,之後隨著專業度提升,再逐步增加新客戶比重。

第四、合理配置顧客資源,最大化商機轉消費的比例。例如,將高品質新客名單分配給超級業務員(Top Sales)、根據轉換率調整業務手上的新客名單等,實現客戶資源的最佳配置。

3F0A2691.JPG
居家整聊室善用數位工具落實經營策略,從資料管理、人才培育到資源配置,全面強化商機轉化力。
圖/ 數位時代

應用階段2》以Vital CRM為核心,打造無縫整合的客戶服務流程

居家整聊室邁向第二階段的應用,即以Vital CRM為核心,整合品牌官網、會員系統、對話機器人、訂單系統及整聊師派單APP等營運系統,讓數據可以自動拋轉至不同系統中,省去不必要的人工登打作業,大幅提升團隊的工作效率。

鄭博元詳細說明如何打造無縫整合的客戶服務流程。他表示,人們經由官網或LINE加入會員後,相關資料會直接匯入Vital CRM,方便業務同仁與新會員聯繫,一旦新會員決定使用服務、也就是商機成功轉化為訂單後,Vital CRM就會將必要資訊拋轉至排班派單系統,自動進入後續服務流程,包括安排居家整聊師到府服務、產出付款連結等,當客戶點選連結完成支付,相關資料隨即回傳至CRM系統,自動更新為結案狀態,形成一個完整閉環的服務旅程。

3F0A2660.JPG
鄭博元(左1)指出,叡揚CRM Insight模組展現教科書等級的邏輯結構,精準對齊團隊管理需求,成為最終導入的關鍵契機。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居家整聊室除了持續深耕到府收納領域,更計劃將自身數位化成果升級為商業解決方案,賦能更多家事服務同業啟動數位轉型。鄭博元強調,導入CRM的價值,不僅是解決內部團隊在舊客經營上的挑戰,更為公司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商業大門,日後,若能成功將現行「以Vital CRM整合客戶服務流程」的應用機制轉化商業模式,相信將有機會開拓更寬廣的市場版圖。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