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列表頁

數位關鍵字116.Facebook上的數位廣告正如何影響我們的總統大選?
中華民國即將迎來四年一度的超級大選,網上諸多政治議題討論與擴散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對台灣選民至關重要的Facebook廣告量在選舉期間又有什麼變化?

分享
收藏

中華民國即將迎來四年一度的超級大選,網上諸多政治議題討論與擴散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對台灣選民至關重要的Facebook廣告量在選舉期間又有什麼變化?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邀請讀+READr資料記者徐湘芸Claudia,來分享對2019年底至2023年底間,Facebook數位廣告與本次台灣總統大選之間的專題研究成果。

2023年6月立法院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及《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進行修正,首次將「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納入規範,要求受託播者不得接受外國、大陸地區與香港澳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委託(出資者需切結);業者應留存受委託刊播競選或罷免廣告之廣告檔案、所設定放送之觀眾及條件;更應在廣告中載明或敘明刊播者、出資者及其他相關資訊。

Facebook自2019年8月起就開始改變廣告透明度政策,主動揭露政治相關的廣告資訊。各主要網路平台業者皆已經開始揭露與選舉罷免相關廣告託播資訊。從2020年發展至今,除了政黨與候選人對自身的Facebook粉絲專頁下廣告來行銷宣傳擴散,現在有更多取名很中性的粉絲專頁與廣告主都會為政黨候選人下廣告。

現今更多以個人或民間團體名義自掏腰包或小額募資為政黨候選人在臉書上下廣告(例如劉家昌、486時事評論網、工程師看政治);也有些出資者同時為不只一個粉絲專頁下廣告(例如黃士修、盧敬昕、廖郁琪);許多被下廣告的的粉絲專頁更曾多次變更名稱,例如「Wetalk高雄」在剛創立時名為「國民黨團結聯盟」,也曾更名「kmt南方團結聯盟」。

和廣播電視報章雜誌不同,網路上閱聽眾可以觀察到有多少人與自己一樣,進一步加深對廣告的認知。但閱聽眾普遍不會注意到粉絲專頁成立時間、成立簡介與創辦人是誰,但會留心粉絲數的規模。

有些人認為數位廣告提供自媒體一個平台的加值機制,更加簡便也更容易創造流量,讓議題聲量更平衡。但許多看似有政治傾向的廣告,不一定全都是政黨刻意操作的「網軍」。有關政治議題的數位廣告投放策略、閱聽眾習慣與識讀能力、與現代公民選舉決策和行動間關連,值得更多關注、分析、討論與省思。

延伸閱讀:
打「口水仗」還是重建討論空間?不是政治人物也掏錢下選舉廣告
https://www.readr.tw/post/2964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