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列表頁

數位關鍵字196.台灣為何難出10億D2C獨角獸?從明星拌麵創業看本土品牌困境 feat. 施凱鈞Johnny
本集《數位關鍵字》邀請保養品BFFECT創辦人施凱鈞,從實戰經驗剖析明星品牌背後的商業密碼,以及D2C商業模式在流量成本暴漲時代的機會與陷阱...

分享
收藏

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太太海莉比伯(Hailey Bieber)創立的護膚品牌Rhode,以10億美金賣給ELF Beauty成為成功創業家,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的SKIMS內衣品牌2023年募資估值更高達40億美金;但在此同時,台灣明星卻掀起「拌麵創業潮」,這背後反映了什麼樣的商業邏輯差異?

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邀請保養品品牌BFFECT創辦人施凱鈞Johnny,從實戰經驗剖析明星品牌背後的商業密碼,以及D2C商業模式在流量成本暴漲時代的機會與陷阱。

  1. 需要vs想要的產品策略差異:台灣明星選擇拌麵等「剛需」產品的邏輯,相對於歐美明星做保養品等「想要」商品的高溢價策略,前者容易被消費者接受但溢價空間小,後者需要強大品牌力支撐但利潤空間大。

  2. 消費者習慣僵固性分析:認識不同產品類別的消費習慣壁壘,如台灣消費者偏好歐美保養品牌、日本汽車等,了解如何選擇較容易打破僵固性的產品類別作為創業切入點。

  3. D2C流量成本變化趨勢:2020年前後D2C流量紅利期的結束,從「花蓮火車站租金享受台北火車站人流」到流量成本暴漲的市場變化,需調整品牌建立策略。

  4. 明星參與品牌的深度差異:區分明星作為「股東」與「代言人」的根本差異,前者願意長期穩定輸出內容建立品牌,後者容易因短期效益不佳而退出,導致品牌快速陣亡。

  5. 醫美對保養品市場的衝擊:Z世代更願意接受醫美如何改變消費邏輯,當消費者認為花10萬做一次鳳凰電波比一年花20萬買保養品更經濟實惠時,保養品牌應如何調整定位與合作策略。

  6. 實體通路的關鍵作用:純網路品牌進軍實體通路的非常重要,了解線下通路如何成為品牌護城河,以及從全聯到Costco的通路擴張如何建立競爭門檻。

Johnny認為,台灣許多產業都具備優秀的ODM技術能力,能為全球大品牌代工,但在品牌文化輸出上仍有挑戰。出海策略需要考慮文化差異、關稅、儲存條件等問題,成功關鍵在於能否將品牌價值觀有效傳播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然而台灣品牌面臨的更大問題是缺乏成熟的退場機制,不像歐美有完整的收購或IPO市場,多數台灣品牌最終只能自然消失或被同業收購。Johnny建議選擇賽道時要考慮兩個關鍵:是否有越來越多人加入的成長趨勢,以及投入時間越久是否能建立更高的進入門檻形成競爭護城河。

對於想要創業的明星或KOL,Johnny建議選擇品類就是選擇賽道,要選擇「做久了會有進入門檻」的生意。品牌成功的關鍵不只是產品好,而是要站在消費者利益點思考,提供真正的情緒價值和實用價值。D2C不是明星收割的捷徑,需要完整的團隊分工、穩定的營運能力,以及持續的內容輸出。最重要的是,品牌的存在不是創辦人決定,而是消費者決定,必須真正解決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長期存活。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