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Web 2.0十個關鍵名詞
認識Web 2.0十個關鍵名詞
2006.07.15 | 科技

四月七日,台大第二學生會議中心的國際會議廳內座無虛席,連會場外大廳都聚集了不少人透過轉播聆聽演講,台上的講者是網路維基百科︵Wikipedia︶創辦人威爾斯︵Jimmy Wales︶。他表示,維基百科的成長,大大地衝擊過去詮釋資訊的主導權,在這個平台上,人人都可﹁發表、註解、分享、檢驗﹂資訊。
傳播自己的年代

六月二日,在同一個場地,被視為台灣網路發展重要旗手,也是網路家庭︵PChome Online︶董事長詹宏志,舉辦了一場﹁迎接Web 2.0時代要做的事﹂公開演講,同樣吸引滿場人潮,﹁當年對網路及媒體關係的想像,我辦了︽明日報︾,但因為那時不懂現在談的Web 2.0概念,也沒有真正意識到群眾的力量會有多麼大,就把︽明日報︾給收了。但現在回頭看,那三億元的教訓,如果只有我學到就太可惜了,我們都必須再認真學習如何跟群眾對話。﹂

今年四月底,香港一名在公車內高聲講手機的中年男子,因為不滿被坐在後面的年輕人輕拍肩膀要求他降低聲調,轉身用連篇粗話指著年輕人痛罵,整個罵人的過程,全部被一旁的乘客用手機拍了下來,以﹁巴士阿叔﹂為名,將影像上傳至美國最大的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每天吸引了近六百萬人次觀賞,成為華人圈的重要話題,這個網站的精神,就是要網友﹁傳播自己﹂︵Broadcast Yourself︶。全球首富暨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都難抵抗它的魅力,六月中,他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承認,他在閒暇之餘時常登入該網站,觀看網友創作分享的內容。

專門追蹤網際網路活動的Hitwise公司,七月中發表的一份調查顯示,音樂社群網站MySpace上網人次,占美國整體網際網路流量的四.四六%,高於雅虎的四.四二%,成為美國造訪人次最多的網站,﹁兩年前MySpace還沒沒無聞,現在卻躍居第一,可見網路正面臨一波新的變化,﹂Hitwise全球研究部門總經理譚瑟︵Bill Tancer︶評論。

投資潮回來了
使用端的熱潮也席捲到產業及投資界。過去一年,中國網路產業一直傳言,有三十到四十億美元的外資,開始投入中國網路市場。位在上海的土豆網拿到百萬美元,北京的千橡集團也募到到近五千萬美元,﹁現在的狀況是哪邊人多就奔哪去,﹂中國網站公司Feedsky負責人呂欣欣觀察。而原本在新浪網工作的周磊,不久前放棄了穩定的高薪工作,決定開辦自己的社群網站﹁六人行﹂。

更早之前,旗下擁有福斯電視︵Fox TV︶、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等各類媒體公司的澳洲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去年六月以五.八億美元現金,買下MySpace,而YouTube何時被人以多少金額收購,是近來矽谷的熱門話題。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許多在二○○○年針對網路產業成立的創投資金,最近又動了起來,甚至投入更多,在二○○○年時,投入單一公司的資金規模大約是二.五億美元,而現在已經提升至約四億美元的水準,去年一年總計有二百四十二億美元的資金,投在網路新創公司身上。

健康成長的網路產業
不同的新聞事件,不同的人物,共同的交集點只有一個:Web 2.0。當你在Google輸入﹁Web 2.0﹂,你會得到二.一億個搜尋結果。什麼是Web 2.0?為什麼它如此有魅力?這股風潮又會對商業運作或社會發展,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很多公司正在將這個詞加到他們的行銷炒作中,但卻沒有真正理解其含義,﹂Web 2.0風潮的帶動者奧萊禮︵Tim O’Reilly︶,在去年發表了一篇︿什麼是Web 2.0:下一個軟體世代的設計原則及營運模式﹀︵What is Web2.0:Design Pattern and Business Model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文章,回應他在二○○四年提出﹁Web 2.0﹂一詞,他指出,縱然歷經了二○○一年所謂的泡沫化,但事實是,因為上一波的沖刷洗禮,網路產業呈現出比以往健康的體質;再從使用的普及程度看,﹁網路比其他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令人激動的新應用程式和網站,正在以令人驚訝的規律性湧現出來,﹂奧萊禮說,Web 2.0就是用來描繪這樣一個產業生態的變化。

就技術層面來看,開放原始碼運動在多年的推行下,已廣泛被軟體產業接受,軟體及應用的開發流程變得更簡單,而寬頻及上網人口的普及性,又將這些新應用快速地傳遞分享,漸漸就形成這股Web 2.0的新浪潮。
使用者為中心

歸結奧萊禮的觀點,Web 2.0具有三大特點:第一不論是鼓勵使用者參與內容創作,或是使用者之間的互動,總之所有在網站做的事,都要從使用者為中心出發;第二個重點是開放的重要性,因為透過開放的討論,才能回過頭來豐富使用者的經驗,比如說Google地圖服務,就被廣泛運用在旅遊日記的標註,或是房地產買賣的檔案中;最後,Web 2.0強調使用者網絡的外部延展性,也就是說經由服務的提供,形成去中心化的型態,像Skype網路電話,或是崛起於西班牙的無線網路服務公司Fon,就是擴展網絡外部性的例子。
﹁由下載到上傳,從閱讀到分享,這不是世代的交替,而是網路發展的自然階段,﹂詹宏志說,Web 2.0的魅力在於,它促成了社會權力大轉移,提供了一個真正的民主發言廣場,﹁它再度挑戰我們對於創新的想像力。﹂

在Web 1.0時代,對於網站服務,大致有幾種分類:以匯集各類資訊為主的入口網站、提供訊息的新聞媒體類別,另一個大宗就是所謂的電子商務類型網站。進入到2.0時代,主導權交回到使用者手中,網站的模式也由經營者的獲利角度,轉變為使用者需求的應用類別,除了寫電子郵件、找資料、傳照片外,許多開發者已經將原本必須下載至電腦中安裝的軟體,變成網路的版本,不需要灌軟體一樣能享受便利。一家提供將Word變成網路版的小公司Writely,成立不到一年,今年五月就被Google收購。

給予型經濟的誕生
鼓勵使用者當家作主、發表意見的參與式媒體,也紛紛冒出頭,例如總部在舊金山,由二十九歲羅斯︵Kevin Rose︶花十五美元創辦的Digg;另一種則是結合不同技術的混搭型︵Mash-up︶網站,Google的各類服務就是很多網站的基礎,比如將搜尋社群化的Eurekster,就被美國著名的雜誌︽連線︾︵Wired︶及︽紅鯡魚︾︵Red Herring︶,選為在Web 2.0潮流下值得關注的新創公司之一。

當然,也不能忽略網路與電信整合的可能性。總部位在加拿大的Iotum,讓使用者可以上網設定條件後,自動幫忙過濾電話接聽與否。

﹁給予型經濟創造出大量的選擇,這份狂熱已經扭轉了經濟型態與社會網絡,﹂網路趨勢專家,也是暢銷書︽Net & Ten︾作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評論。

就如同當年第一波網路浪潮,歷經文化的洗禮後,要維持穩定的服務營運,終究免不了回歸到現實的商業考量。﹁沒有人明確知道獲利模式是什麼,但在前一波的發展中,大家都學習到,擁有愈多使用者經驗,有人、有流量,就有機會找到商機,﹂詹宏志指出,這也是為什麼包括網路家庭在內,在獲利模式都還不明朗之際,所有Web 1.0時代興起的公司,都積極地進行購併、或是自行開發新服務,﹁沒人敢保證既有優勢,會不會就在無意間消失。﹂

潛力無窮的廣告市場
﹁廣告是目前最有機會的一塊,﹂台灣微軟網路媒體部MSN事業處副總經理林燕指出,過去廣告主多質疑上網人口大多是年輕人,消費能力低,但現在連廣告主自己以及員工都在使用,表示它的使用者已經拓展到上班族層級,原本的疑慮已經完全消除。微軟在今年五月完成了組織調整,將從技術導向的公司,轉型為提供整合行銷服務的公司。而為了拓展成長快速的網路廣告市場,微軟已設立廣告中心︵Ad-Center︶服務廣告主。

網路科技公司的大動作,自然引起原本廣告業者的高度關注,全球廣告領導商奧美集團,為了因應Web 2.0 龐大商機,今年二月二十八日在紐約宣布成立﹁數位媒體行銷公司﹂ ︵Neo@Ogilvy︶,並陸續在各國成立分公司,台灣部分已在六月正式成立。﹁數位環境的變化太快,部落格、Podcast、Vlog等新媒體快速興起,我們跟客戶都需要更專注嚴肅地來掌握這波變化,﹂奧美台灣數位媒體行銷公司總經理張志浩指出。
過去一向對投資網路事業抱持高度興趣的中時網科,也正積極調整戰略,希望整合旗下平面、電子媒體及網路的資源,形成立體的媒體架構,由內容的價值凸顯集團的差異化優勢。

﹁所有事都可能發生,﹂雅虎全球業務執行副總裁柯曼︵Greg Coleman︶就說,當年雅虎是從搜尋起家,﹁但那時如果有人跟我說,靠關鍵字搜尋可以賺錢,我一定也會覺得這個人瘋了,﹂他認為,過去網路被認為是試驗性的媒體,但現在顯然成為主流,不論是網站業者或廣告客戶都應該思考,如何從整合行銷的觀點,創造自己最大的利潤。

﹁有能力讓網友真正找到最想要的資訊,同時搭配最適當的廣告給網友,網路永遠有最新鮮好玩的事情會發生,﹂Google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評論。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網路未來的面貌,現在正掌握在每個人的手中。

 

認識Web 2.0
十個關鍵名詞

任何一個趨勢,都是許多小改變匯集而成,
了解這十個名詞,
就能掌握Web 2.0的來力與去向。

Tag(標籤)搜尋資訊不用大海撈針
標籤的設計,主要是用來做文件內容的分類,類似關鍵字的用法。例如一篇介紹台北某家知名豬排飯餐廳的網路文章,作者可以給它「台北」、「美食」、「豬排飯」等標籤。當網路的文章愈來愈多的時候,這些標籤就變成一個分類的方法,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找出含有「美食」這個標籤的文章。而標籤最著名的應用,是在Flickr這相簿網站上,每一張照片都會被指定一些標籤,供使用者在數以百萬計的相片中,找出自己喜好的內容。

Ajax網頁切換動起來
Ajax是Javascript與XML的結合,是一種網站程式開發的技巧。對開發者而言,Ajax提供一個讓使用者端與遠端伺服器在不需要切換頁面的情況下,進行資訊的交流,並透過動態網頁的方式,讓使用者能了解資訊的變動。這類的技術直到2005年2月,才被撰文提出一個完整的概念,命名為Ajax,並與 Web 2.0一起受到關注。最著名的Ajax應用,是Google的Gmail,使用者可以同一個頁面中,看到之前往來的相關訊息。

RSS主動訊息更新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指的是一種可以進行內容交換的技術,早在1999年的網景瀏覽器裡,就已經在採用這個技術,提供使用者訂閱一些新聞網站,而這些新聞列表會透過一個RSS格式的檔案,讓使用者不需要每天瀏覽各個網站,也可確定內容有無更新。近來Blog盛行,大部分使用者愛好的Blog多到不可數,更新的頻率又不定期,RSS就成為Blog系統必定要提供的功能。

Createive Common讓著作權更有保障
由於網路內容易於取得,往往衍生出不少著作權的問題,就算創作者表示「歡迎轉載」,定義仍有灰色地帶,並未說明需不需要保留作者姓名?是不是能做為商業用途?為了不違背網路的分享精神,又能尊重著作權人的智慧,2001年時,一群網路熱心人士開始推動「Creative Commons」運動,透過「姓名標示」、「禁止商業用途」、「禁止改作」與「相同方式分享」四種授權標章,以簡單、易懂且成本低廉的方式,說明作者對於網路上創作作品權利的態度。

Mash-up讓資訊更多元豐富
Mash-up的觀念,就是將各個網站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工具組合在一起。舉個例,如果你的部落格想要引用某一篇你喜歡的文章,可以透過Blog系統中的引用服務,傳遞轉錄的動作給作者;或是透過其他網站的服務,在你的部落格裡養寵物等。除了在自己的網站上這樣混搭外,有許多網站也整合了其他網站的服務,例如美國的房地產網站HousingMap,提供在地圖上呈現購屋資訊,其中的地圖資訊,就是與Google Maps整合混搭。

Wiki集體合作的智慧
隨著維基百科的普及,各式各樣的Wiki網站成為Web 2.0時代的網站經營模式之一。Wiki的設計除了提供類似百科全書的方式,在字詞中交互參照外,並可以讓多人同時修改、編輯網站的內容。它一些設計上的特色特別適合團隊合作的寫作方式,並有許多現成的模組與元素,方便快速組合出完整合適的網頁。Wiki類型的網站,適合用來建立各式類型的知識庫。在台灣,就有一些棒球愛好者,以這樣網站的型態,收藏棒球相關知識。

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開發更好用的軟體
過去一般軟體廠商釋出供電腦判讀的二進位碼,非開發者很難知道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客戶對所購買的產品也只有使用權,而不是擁有權,一旦不合使用,只能乖乖等待供應商的新版本。開放原始碼的精神,就在於使用者可以使用、複製、散布、研究、改進軟體。1991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生托維茲(Linus Torvalds)發展出來的Linux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而近幾年來網路應用發展如此迅速,開放原始碼扮演了重要角色。

Ruby-on-Rail加快網站開發時間
Ruby-on-Rail是一種程式語言,它的設計能夠減少系統開發者的時間,並降低重複開發某一項程式的機會,廣受大家的歡迎,是一種敏捷的網站開發工具,特別適合在Web 2.0這變化迅速的網站競爭市場上,短時間內就受到系統開發者的歡迎,並被許多知名的Web 2.0網站所採用。如知名的找尋同好網站43things或台灣少數Web 2.0代表性網站HemiDemi,都是利用這套架構,快速開發並切入市場。

Public Beta每天都要求新求變
Web 2.0改變了傳統網路應用的軟體發展周期模式,使用者參與應用的改進和更新,新特性每天、每周都會根據用戶體驗情況而改進或推出,使服務處於動態更新狀態中,因此在許多具備Web 2.0精神的網站中,時常可以看到網站會標明「Public Beta」的字眼,表示該網站的服務,短時間內還會有相當程度變動,似乎沒有Beta就不算Web 2.0。不過,不管是內部測試還是公眾測試,好用才是真正關鍵。

Social Network擴大交友圈
社會網路在Web 2.0的應用上,指的是一種透過網站服務,建立社會網路的類型。這類網站大多會提供好友名單的設計,讓使用者由一個使用者,建立起人與人的社會網路。像無名小站或微軟廣受美國青少年喜愛的MySpace網站裡,使用者可以從朋友的好友名單中,瀏覽他們的相簿與部落格,以藉此與其他使用者認識。另一類像Linkin或台灣的網站「聯絡家」,則是利用這些在網路上建立好的人際網路,整理出商機或是尋找同好。

社群交友網站的隱憂
MySpace網站因為吸引太多年輕人彼此交流,近日在美國眾議院一個小組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被國會議員點名,認為這類社群網站已成為網路性犯罪的溫床。

Web 2.0三大特點
1.網站所有做的事,都要以使用者為中心出發。
2.透過開放的討論,使用者的經驗才能愈來愈豐富。
3.強調使用者網絡的外部延展性。

因應Web 2.0狂潮,企業該做的8件事

先做好1.0再來談2.0
Web 2.0並不是斷裂性的革命,而是一種演進的過程,先回頭看看自家網站,如果連地址、聯絡電話或是組織介紹等這類基本資訊都不齊備,怎麼符合Web 2.0分享的精神呢?

訊息流通快誠實是上策
網路最大的特色就是訊息流通快速,當使用者有更多權力參與網路內容時,企業是不可能堵住眾人的嘴,而且容易愈描愈黑。與其如此,不如就用最真誠的態度接受批評,反而會贏得尊敬。

弄清目標市場不盲目行銷
每一家網站都告訴你,可以幫助企業做最精準的行銷,不過這些都只是執行的工具,關鍵是得想清楚東西要賣給誰,否則只是白花力氣。

寫部落格讓客戶更了解你
在這個消費過剩的年代,產品價格或是功能已經無法激起消費者購買的慾望,多一點人性訴求,告訴客戶你是多認真努力地進行每一個環節,最好再上傳幾張照片,客戶就算這回不買單,至少也對你留下印象。

用線上租用服務節省成本
Web 2.0讓程式開發成本降低,不管是客戶關係管理,還是資料庫管理,提供線上租用服務愈來愈多,不僅可以省下一次性的大筆投資,也減少日常營運成本。

利用社群網站發現人才
社群網站最大的特點,就是聚集了一大批志趣相投的使用者,比如說出版社在創作型的網站,花點時間觀察作品的反應,很快就能發掘新的暢銷書作家。

凝聚共識員工就是代言人
每個人都能在網路上說自己想說的話,就難保員工不會在網路上大吐苦水或是爆料公司內幕。因為防堵不易,老闆能做的就是給員工一個好的工作環境,讓員工有榮譽感,少了負面言論,對於公司形象自然大有幫助。

消費者反饋研發新動力
市場競爭激烈,產品研發速度自然得加快,但企業可能會受限資源而拖慢速度。既然Web 2.0強調集體智慧,企業不妨設立專區,鼓勵消費者參與討論,網路龍頭Google之所以能很快地推出創新服務,就是這麼幹的。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AI賦能 設計起飛,Pinkoi 執行長顏君庭以 Samsung Galaxy S24旗艦系列拓展國際設計生態圈
AI賦能 設計起飛,Pinkoi 執行長顏君庭以 Samsung Galaxy S24旗艦系列拓展國際設計生態圈

翻開 Pinkoi 名片背後,一句簡潔的「Design the way you are」映入眼簾,這正是 Pinkoi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君庭創立公司的初衷:希望每個人都能用好的設計,實踐獨特的自我風格與生活樣貌。近年來, Pinkoi 不僅成功將設計生態圈拓展至國際,也串接 AI 引擎服務,成功以科技力搶攻消費者心佔率,讓跨境銷售零距離。

擁抱科技力,Pinkoi 自建 AI 模型 極致個人化體驗

2011年發跡於台灣的 Pinkoi,產品聚焦於生活風格及設計相關,如今已是擁有超過625萬名會員的國際電商平台,設計館來自全球77個地區、消費者遍及全球150個國家。為搶攻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商機,去年底, Pinkoi 搭上 AI 科技浪潮, 正式推出「生活風格智慧模型」,以大規模個人化為主要場景,打造個人化商城,讓設計師得以更有效率的行銷商品。

「自建 AI 模型,就是為了打造獨特的個人化體驗。」出身美國矽谷科技業的顏君庭,談起自家創建的 AI 服務,眼神閃爍著光芒。他指出,「 Pinkoi 站上以設計品為主力,而設計品常常是各國民眾的興趣、風格、價值主張、地域性文化的延伸,所以相較於一般電商,我們更需要深入經營在地市場,了解設計師與消費者的需求。」

透過自建 AI 模型,不僅讓 Pinkoi 業績大幅成長,消費者在平台的瀏覽時間也提升近三成、創造1.5倍的商品點擊率,有效提升品牌黏著度。顏君庭笑稱,日本市場對於 Pinkoi 甚至有「沼る」的美譽,盛讚平台商品獨特、令人忍不住著迷而長久駐足。

DSC00365.jpg
Pinkoi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君庭對新科技趨之若鶩,讚嘆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 是「貼身得力助理」!
圖/ Samsung

智慧即時翻譯、筆記智慧助理 跨國商務人士最得力的行動幫手

對新科技趨之若鶩的顏君庭,近期則對三星電子最新推出的智慧型手機深深著迷,它就是首款結合全方位 Galaxy AI 應用的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 。

身為跨境電商平台的領導者,顏君庭經常需要走訪世界各地,最近剛結束日本差旅的他,直言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簡直是他的「貼身得力助理」。

「智慧即時翻譯的功能,真的是領先所有同業的最大亮點!」顏君庭表示,不會日文的他,過去在日本如果要打電話訂餐廳、旅館,都需要請朋友或同事幫忙,或是透過其他翻譯軟體來回轉譯,過程十分曲折。

「這次去日本有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我可以直接按手機通話,開啟翻譯功能,我講英文,對話就會直接翻譯成日文,對方回應日文,也會轉回成英文,等於我們可以直接溝通,這點完全解決過去一直無法被解決的痛點,」顏君庭興奮地說道。

DSC00341拷貝.jpg
「智慧即時翻譯」的功能,即使在沒有 Wi-Fi 的飛航模式下也能使用。
圖/ Samsung

『智慧即時翻譯』與『智慧自動摘要』功能,對時常參與跨國團隊會議的顏君庭,更是省時省力。他指出,雖然團隊主要溝通語言為英文,但有些交流討論常會運用到日文、韓文等多國語言,「如果請一個即時口譯,對公司的營運成本來說非常高,請同事翻譯,頂多也只能簡譯。有了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我們可以把對話錄下來,透過 AI 即時翻譯成指定語言的文字,好像大家即時的聊天、參與討論。」

DSC00125+147.jpg
與員工會議時,透過語音轉文字生成會議紀錄,還能分辨多人對話,並利用智慧自動摘要功能,一鍵做好摘要。
圖/ Samsung

「這對帶領跨國團隊很有幫助,有時用自己的母語討論,更能直接的表達想法,有效增進團隊的情感凝聚力,」顏君庭說。

筆記智慧助理也是日理萬機的顏君庭很喜歡的功能,他表示,每天要閱讀的文件相當多,現在只要輕輕觸碰手機螢幕幾下,就能快速獲得資料的精簡版本,筆記智慧助理還會自動排版、校正拼音,甚至在內文上方生成條列式的摘要,亦可將手寫字轉為文字,自動排版、生成重點摘要,將重要訊息直接佈達給團隊執行,「幫我省下很多時間。」

搜尋圈,一圈即搜:助力Pinkoi團隊精簡工作流程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 對於審核 Pinkoi 平台產品,更是如虎添翼。顏君庭表示, Pinkoi 對於產品審核非常嚴格,從設計本身到圖片拍攝,都要求出自設計師原創。因此,每當設計師上架產品,團隊須將圖片投遞到不同的平台,透過「以圖搜圖」的方式,確認有無相似物件。

「現在不用這麼麻煩了,我直接用 S Pen 觸控筆 圈起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 上的圖片,就可以立即搜尋,」他笑著說:「剛開始拿到S Pen 還有點納悶,因為使用經驗停留在過去,但實際使用才發現,意外的好用!」

顏君庭表示, Pinkoi 站上商品多達110萬項,內部會議討論時,有時沒辦法很精確的說出品牌或風格,透過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搜尋圈」一圈即搜的功能,就可以很快速找到商品的細節,或類似的品項,讓團隊得以更快速聚焦討論。

DSC00227.jpg
「搜尋圈」的功能,快速找到商品的細節及類似的品項,讓團隊在會議中聚焦討論更有效率。
圖/ Samsung

極致攝影 超強續航力 捕捉靈感不斷電

創業這10餘年來,顏君庭還是保有實地探訪台灣、各地市集的習慣,他也喜歡以手機拍攝,紀錄新發現的品牌或設計概念。「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 拍照的內建相機非常厲害,白天晚上都不需要用到濾鏡,」顏君庭也分享智慧相片編輯 的妙用,他指出,差旅移動中隨手拍照,常常會拍到不想要的物品或背景,這時只要用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內建的生成式相片編輯功能,輕鬆選取物件,即可移動或擦除, AI 還會自動填充背景,「完全不用擔心照片拍得不好。」

D.jpg
內建「智慧相片編輯」,輕鬆圈選,即可移動或擦除物品, AI 運算自動填充背景。(右圖為完成畫面)
圖/ Samsung

此外,顏君庭也分享長途差旅的重要需求,他表示,由於海外出差行程滿檔,經常是清晨六點到深夜的行程,旅途中還需要拍照紀錄、開線上會議、收發即時通訊等,常因爲忘記帶手機充電線,需要跟店家開口要求幫忙充電,「 Samsung Galaxy S24 的高續航力也解決這個痛點,一整天高度使用竟然都還有電,讓我很放心。」

Samsung Galaxy S24 的簡潔設計,也讓他印象深刻。「我很喜歡 S24 超窄邊框的設計,讓整個手機畫面更清晰,不會被邊框干擾。」而深紫色的新色也十分特別,顏君庭分享到,「礦物在華人文化中有特別的寓意,例如這次拿到的深紫色非單調的色塊,而是帶有類似紫水晶的礦物感,也有點帶來事業與生活上的好運,整體設計很時尚,很符合商務人士的需求。」

建立「亞洲設計生態圈」串聯跨界連結設計

顏君庭會依據不同的使用需求變換裝置,例如隨身攜帶的手機,方便解決訊息、拍照、筆記或翻譯等即時需求,有較完整的工作時間時,則可用畫面較大的 Samsung Tab S9 平板接續處理。利用「快速分享」功能,跨裝置傳遞檔案,相互串聯。

「『智慧生態圈』(Samsung Galaxy Ecosystem)串連的模式,我認為很符合商務上的使用習慣,手機用來快速紀錄靈感、平板 進一步編輯;跨裝置的傳送省去了等待,又可以發揮每個裝置的優勢,讓我充分利用時間,」顏君庭說。

DSC00251.jpg
Samsung Galaxy Ecosystem 智慧生態圈,跨裝置串聯,可將Tab中的筆記直接複製於手機上,讓商務生活更加便捷。
圖/ Samsung

面對日益競爭的市場,顏君庭以三星電子的智慧生態圈裝置策略巧妙比喻, Pinkoi 將持續致力建造「亞洲設計生態圈」,未來兩年亦將更專注在跨境市場銷售,聚焦協助台灣設計師共同推展至日本市場。

如同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運用 AI 科技力作為解方,解決消費者的痛點,顏君庭也將帶領 Pinkoi ,強化 AI 運用,將更美好的生活與使用體驗,傳遞給更多消費者。

了解更多 https://pse.is/5wumz6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