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同年齡層投保壽險的比率變化
不論薪水收入如何改變,台灣人傳統的觀念總是會買個壽險以防萬一。從近三年東方線上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比較發現,有投保壽險的比率從2005年的69.5%上升到2007年的75.4%,投保的比率逐年上升。從投保人的年齡分佈來看,比較近三年的資料發現,40~49歲的投保比率上升8%,50~59歲上升11%,而60歲以上則上升16%。反之40歲以下的投保比率沒有太多變動,可見40歲以上投保人數的增加是整體壽險市場增加的主力。
醫療險是成長最多的險種
究竟40歲以上各年齡層的人增加投保哪些險種呢?從E-ICP資料庫2005~2007近三年的比較發現,增加最多的是醫療險,各年齡層投保比率皆增加10%以上。可見現在人隨著年紀的增加,對於醫療費用的支出開始有了預防之概念。特別的是60歲以上的年齡層,對於防癌險的投保比率,呈現大幅成長。可能是因為雖然平均壽命延長,但健康狀況不一定會一直維持下去,尤其台灣長年高居死亡因素第一名是癌症,60歲以上的人口自然會想要規避罹癌的風險。反之青壯人口對於罹癌的感覺沒這麼高,主要還是比較在意平常的醫療支出。
理賠迅速是最多人選擇保險公司的考量因素
現代人購買保單,除了考慮到理賠金額外,影響消費者選擇保險公司的因素,從近三年東方線上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比較,已經有投保的人選擇保險公司之因素,考量理賠是否迅速的比率,從2005年佔33.7%上升到2007年的41.9%,成為有保單的人選擇保險公司時,最多人考量的因素。但是若按地理區來看,北部地區最多人考量的因素是保費低,南部地區則是親友推薦,中部地區才是理賠迅速,但是平均下來最多人考量的因素還是理賠迅速。可見現在有投保的消費者,認知到保險產品已經大同小異,不論哪一家保險業者提供的保單內容差異不大,保險業者要想贏得消費者購買的意願,應該針對服務的部分做加強,提高理賠的效率以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對於不同地理區考量的因素不同,建議壽險業者可以告知各地的業務,在推銷保險時可以針對當地人的考量因素來強調。
最多人投保的動機只是單純保障
究竟台灣這麼高的人壽投保比率,投保的動機為何呢?2007年有77.3%的人投保時的動機只是單純保障,第二多的投保動機才是儲蓄,有36.4%。而現在保險業者一直推陳出新的投資型保單,卻只有13.5%的人購買保單的動機是為了投資。可見台灣人對於保險還是抱持著買個保障的態度,沒有思考保金還可以作為其他的運用。對於推出投資型保單的保險業者來說,教育消費者保險兼投資的觀念會是比較重要的事情。
總結
雖然近三年投保壽險的比率有上升,但還有25%的人沒有投保,是一塊尚待開發的市場。而投保人數的增加主要來自40歲以上人口,意味著壽險公司應該改變過去強調老年領保費的觀念,轉成尋求青壯年以上人口還有哪些未被滿足的需求。醫療險的成長,意味青壯年以上的人口越來越在意醫療方面的支出,針對不同族群開發不同的醫療保險內容,會是一個值得開發的市場。60歲以上投保防癌險的高度成長,不代表防癌險的市場值得進入,因為罹癌的醫療費用十分高昂,而投保的消費者,又是年齡較高的高風險族群。因此建議壽險業者在推出產品前,要仔細規劃保費和理賠間的比率。隨著保險產品的差異度越來越小,消費者購買時考量的因素,已經轉換成理賠的速度。加快理賠速度,會成為壽險業者在爭取保單時,另一項競爭優勢。台灣人投保動機還是在於單純的保障,加強對消費者溝通保費兼具投資的功能,會是壽險業者在推投資型保單應該加強的重點。
更多文章請見》東方線上 Eastern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