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Nokia進軍迷你筆電之優劣勢分析
評Nokia進軍迷你筆電之優劣勢分析
2009.08.18 | 科技

2009年2月底市場開始盛傳Nokia有意進軍迷你筆電市場,隨後台灣大也表示要推出自有品牌Netbook產品,使通訊業者欲跨足Netbook的跨領域謎團甚囂塵上。本文係針對Nokia跨業投入開發類迷你筆電(以下稱Netbook)產品,提出Nokia與Netbook品牌廠商於消費應用上的優劣勢比較。

Nokia著眼適合手機與通信服務業者切入的Netbook理由

市場上網需求增加,能便利上網裝置機會較大

欲訴求方便瀏覽網路且能進行多樣互動網頁功能的裝置,其螢幕大小的設計就不宜過小,最好還要有足夠便利的打字輸入介面,才能操控如同電腦上網的多種互動應用,如:查訪GPS定位地圖、旅遊週邊資訊、查詢線上多媒體、觀賞串流影音、參與線上社群、線上討論、進行線上互動遊戲等應用。

大尺寸貼近網路生活,但也要有好名字好訴求

推測4吋以上大尺寸的手機通信產品,會因體型太大而遠離了「手機」的通話訴求(按:如Intel等炒熱與推廣的4~7吋「MID」,概念上不太會加上手機通話服務的功能,不然就該回頭叫做是大型智慧或上網「手機」了),因此若Nokia想著眼大於4吋畫面又方便上網的產品時,要適當給予「其他的」功能主題與產品名稱,來圓潤這樣能上網又有通訊服務的裝置,而「Netbook」正好是近期市場獲有成功跡象,且適合手機與通信服務業者共同經營的裝置,因此「Netbook」會成為Nokia拓展上網服務的最佳產品類型。

規格都還不明,暫以跨足PC的企圖心來視之

Nokia提出其未來的上網裝置,以Netbook小筆電來形容,因此可能便是我們所認知的7~10吋Netbook裝置,但也很有可能只不過是一台略大型的智慧型手機(4吋左右),要不然便是4~7吋類似MID大小裝置,強調3G上網的裝置。推論下來若是4~7吋產品,邏輯上比較合乎延伸Nokia產品線,但若跳躍至7~9吋或以上的Netbook範圍,則相對更引人注意與關心。

不過目前還未正式上市前,尺寸與規格仍是一團迷雲(尤其目前不確定螢幕尺寸大小?CPU為何?作業系統用哪種?),如此對其產品定位與策略,也就更不能被確認,唯一能確定的是,Nokia將朝PC上網應用來發展與布局。

Nokia布局Netbook產品的服務通路、品牌形象優劣勢分析

早期PC系統的維修保固並不簡單

早年在電腦應用與電腦知識未普及的年代,一台銷售出去的完整電腦系統,出現有問題時,通常不是一般非資訊通路的服務人員能快速解決,甚至到了目前為止,許多擁有MIS單位的企業,在使用PC時(在此特別指的是個人電腦,因迷你電腦以上的系統,用戶與銷售單位簽訂有系統維護合約的形式是很稀疏平常的),都還希望保持與銷售單位有某程度的維護合約或利益連結存在,遑論一般消費市場對電腦產品的銷售看法上,「保固服務」對消費者而言仍是「很在意」的項目,當然至今也是電子廠商們一直很「照顧」的賣點。

近年PC普設快修中心增添信賴感

一個電腦系統的問題,相對手機錯綜複雜許多,有時問題是來自作業系統、某一個程式、某版本驅動程式,或是硬碟壞軌、主機板、網路卡、記憶體等硬體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解決常是許多電腦經銷商、門市花費工夫服務的地方,若研判出重大問題的部份還得後送回上游,等待上游廠商的處理。近年也因為要解決大多門市經銷商技術服務的回應不夠直接,許多品牌電腦大廠紛紛成立直營的「快修中心」,來彰顯品牌電腦的可信賴與更貼心的保固承諾,相信這點維繫了許多消費者對其品牌產生良好印象與信任感,相對Nokia若推出類PC的複雜系統,在這方面的形象是不足夠的。

未來PC知識普及時,對品牌、時尚、品味的重視可能高於有限的保固服務與產品技術差別

雖Nokia對完整電腦系統的技術服務布局不夠,甚至消費者一時間可能較不認同其通信通路的維護能力,以致無法達到對其Netbook產品線的信賴感,但若以其Netbook主要可能的消費對象來看,這點可能又過於擔心了。因為,會積極購進Netbook+3G的人士,大多都已經對PC應用十分熟稔,尤其是將Netbook視為是第二台又同時希望隨時隨地能上網的消費者,可謂是「電腦的重度用戶」都不為過,這些電腦愛好者不同於一般PC入門用戶,需要極其完整的保固服務,也不會擔心若送修停擺,這群人更是勇於著眼「價格便宜」入手,著重在「性價比」,不計較可能電腦有小問題的人士。

Netbook+3G面對的可能是一群勇於接受「低價」不計較品牌的重度電腦玩家

舉例說明:據悉最近台灣大也要在台推出其自家品牌的Netbook,這種經營模式筆者認為是有機會的。首先,因為台灣民眾的電腦應用普及,相關軟硬體知識亦比較足夠,或是大多身旁就有電腦能力不錯的親朋好友或網路專家可協助排除或判斷問題,因此對於電腦系統產品的軟硬體問題解決上,有一定的問題排解能力;第二點的支持論點,如同前段所述,當銷售Netbook加上3G上網的產品組合時,其對象便不疑有他了,面對多是所謂「重度電腦用戶」或「重度的上網用戶」居多(買來隨即轉送給別人的不算),這群消費者也正是市場上最敢取決以「低價」為重心,不在意品牌是誰的人士。

這群喜歡隨時上網(尤其已經持有一台以上NB)的目標客群,只要能花費不多,輕鬆獲得這樣的3G上網Netbook,滿足其行動上網等需求,那麼「保固服務」對這群重度電腦網路玩家們來說,也是有一定的把握與承擔能力。

面對電腦上網重度用戶,Netbook+3G有機會

因此我們推論像Nokia或台灣大等公司,在先進市場地區推出便宜或不用錢,且採取Netbook+3G費率方案的產品組合,切入現有Netbook市場是有其生存空間的。以Nokia品牌的效益,加上3G服務形象,不全然會打不過PC品牌Netbook;但假使Nokia只單賣Nokia品牌的Netbook,則面對PC大廠Netbook的豐富產品線與雄厚的服務網絡,其勝算機會就不大了。

更多文章請至ITIS智網

關鍵字: #Nokia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