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票選最具潛力30大國際品牌
經理人票選最具潛力30大國際品牌
2009.11.02 | 行銷

****歡迎進入百花齊放新世界---經理人票選最具潛力30大國際品牌 

《數位時代》今年首次舉辦台灣經理人品牌大調查,由2700位經理人與專業人士,共同選出30家最有潛力、最具未來性的台灣國際品牌。入選名單中有14個品牌屬於科技業,其餘16個品牌則為非科技業,在比例上幾乎是平分秋色,而歷經組織重整的明基,則是拿下冠軍寶座。
在台灣,「品牌」曾經一度是被人忽略,或是遙不可及的空中樓閣。在過去四、五十年來,台灣企業以為國外廠商做製造代工起家,憑著專注與苦幹,成功地在全球 製造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也讓許多企業和社會大眾普遍對品牌缺乏認識和信心,認為台灣沒有作品牌的空間,或是台灣的企業品牌沒有國際競爭力。
 
但是對企業來說,唯有耕耘品牌才是升級的途徑,「只會做代工的企業,是沒有根的企業,」專研品牌行銷的政大企管系教授洪順慶指出,企業沒有品牌,就只能受 制於人,在紅海中進行低價廝殺。因此近年來,台灣的品牌意識開始逐漸提升,而且已有不少企業靠著它們的實力和努力,躍居全球商業舞台的要角,成為舉足輕重 的國際知名品牌。
 
「台灣有許多具有特色的產業和產業聚落,例如自行車、精緻農產品、美食餐飲等等,都具有發展品牌的潛力,」長期從事台灣品牌推廣工作的外貿協會行銷副處長曾漢壽指出。
 
**經理人對品牌的關注與期許**
今年《數位時代》雜誌首次舉辦的台灣經理人品牌大調查,就透過網路問卷調查的方式,由二千七百位經理人與專業人士,共同選出三十家最有潛力、最具未來性的 台灣國際品牌。而從這份入選名單中,也可以看出台灣經理人對於不同類型品牌的關注和期許,以及一些值得進一步探討的結果。
 
首先在產業的分布上,在入選名單中有十四個品牌屬於科技業,其餘十六個品牌屬於非科技業,在比例上幾乎是平分秋色,甚至非科技業的入選比例還高過科技業。 這顯示在台灣經理人的心目中,台灣經濟雖然以科技業為大宗,但在非科技業的部分,其實仍有不少品牌被看好具有在國際上發展的潛力。
 
悅智全球管理顧問公司資深顧問陳麗蘭就表示,台灣的ICT產業雖然很發達,不過大部分以承接國外客戶的代工訂單為主,發展品牌的企業較少,腳步也較晚。但是從內銷市場起家的服務業,都是原本就有品牌,當它們規模逐漸擴大的時候,就會開始跨出台灣,將品牌延伸到海外市場。
 
舉例來說,在這次的名單中,可以看到有不少餐飲業的品牌入選,而且名次都在前二十名。其中以小籠包聞名國際的鼎泰豐,票數更高居第二名,僅次於曾經是台灣科技業品牌資優生的明基。
 
一位品牌創投公司的顧問指出,現在的科技業已經快要做到極致,但是服務導向的企業,其實蠻有機會把品牌做大。以台灣的餐飲業為例,不少台灣餐廳不僅食物好 吃,而且在經營上有很多細緻的地方,很能貼近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也創造出差異化的品牌價值。「台灣美食有研發、有創新能力,又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與地 位,是很適合國際化的產品,」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說。
 
**品牌就是服務的文化**
洪順慶則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品牌的文化其實就是一種服務的文化。」元智大學講座教授許士軍也指出,無論是哪一種企業,一旦採取品牌經營之後,幾乎就要轉型為服務業,積極培養掌握市場的能力,和消費者溝通的能力等等。能夠具備服務的思維,才能把品牌做起來。
 
以在北美大受歡迎的台灣電視品牌「Vizio」為例,雖然以價廉物美著稱,但Vizio其實也相當注重傾聽消費者的聲音。「Vizio現在員工有一百七十 人,但有一半以上員工的工作就是接電話、處理客訴問題,品牌的信任感就是這樣點滴累積而成,」Vizio執行長王蔚表示。
 
「當品牌在做全球產品的規劃時,也要懂得去了解在地的市場,以免出現問題。」明基電通總經理李文德舉例,明基在中國就設有一個研發團隊,專門研究中國市場 的需求和問題。以前明基的投影機在中國鄉下的故障率偏高,經過研究後才發現是因為中國鄉下的房舍密閉性較差,風沙很容易吹進室內,影響投影機的運作。後來 明基在中國販售的投影機加上特殊的防塵設計,避免風沙進入投影機內,也解決了這個問題。
 
此外,從榜單中也可以發現,無論是科技業或非科技業,有不少品牌都跟個人的生活休閒或體驗有關,例如自行車的Birdy,電腦遊戲的智冠、遊戲橘子,以及生活飾品的法藍瓷、琉園等等。
 
其入選的原因,有部分可能是因為這些品牌一般人比較熟悉,但也反應出這類和生活休閒、生活體驗有關的品牌,是台灣企業未來發展國際品牌時可以切入的方向。
 
身兼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的法藍瓷總裁陳立恆指出,以法藍瓷為例,它們將產品定位為有功能性的藝術品,並且在產品中注入中國的人文精神,讓消費者可以從法藍瓷的瓷器中,實際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美好,以及精緻的生活方式和態度,「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人,都會引起共鳴。」
 
陳麗蘭認為,這種屬於「life style」的品牌,可以為個人創造附加價值,例如健康的身心、美感的體驗等等。「美好的生活是現代人追求的價值,更是未來全球社會的主要趨勢,」智融創新顧問公司董事長陳五福表示,「台灣有很強的產品化能力,如果能往這方面去發展,這會是台灣品牌的機會。」
 
**利用新興市場當跳板**
在這三十個品牌中,可以看出有很多品牌將營運重點,放在新興國家的市場,例如東南亞、拉丁美洲及中國。拓墣產業研究所指出,新興國家除了低廉人力具有誘因外,另一個重大意義,在於可以提供台灣廠商龐大的實驗基地與銷售戰場。
 
「新興市場喜歡優質平價的產品,這正是台灣企業最擅長的,」拓墣資深研究員張純嫻指出,「在新興市場布局,可以讓台商從製造、設計到自有品牌進行練兵,是台商藉此國際化的絕佳機會。」
 
舉例來說,三陽就在越南市場深耕多年,由於越南市場近年來成長潛力雄厚,三陽在越南的分公司Vmeph也成為三陽工業的小金雞。至於在這次榜單中排名第一的明基電通,則是在拉丁美洲和東歐著力甚鉅。
「我們在那邊的分公司,總經理都選用當地人。」李文德表示,以明基的投影機為例,今年第二季在拉丁美洲就創下一六.八%的市占率,晉升為拉美第二大品牌,在東歐地區則是排名第一。
 
龐大的中國內需市場,更是許多台灣潛力品牌快速起飛的重要關鍵。例如兩年前進軍上海的連鎖咖啡店品牌85度C,靠著台灣風味的平價麵包在中國一炮而紅,單 店月營收超過一百萬元人民幣,短短兩年間就在中國開設一百八十家分店,董事長吳政學更自許要讓85度C成為「華人烘焙的第一品牌」。
 
此外像大潤發、麗嬰房、明基,也都將中國視為是品牌的重要基地。「中國會是明基進軍全球、推展品牌的主力home base(大本營),」李文德說。
 
悅智全球顧問董事長黃河明則表示,中國有很多不一樣的消費習慣,值得好好做市場研究,「如果能結合對中國區域文化與地理的了解,台商會比其他外商或中國本地廠商更有機會。」
 
「台灣的特色就是『多元品牌、百花齊放』,」施振榮強調,台灣除了科技產品以外,包括休閒生活、文化藝術等領域,都有潛力成為代表台灣的品牌。如果台灣企 業可以掌握市場的趨勢,發揮本身的特長和優勢,很有機會創造出品牌的附加價值,進而進軍國際市場,讓台灣的自有品牌可以在國際上發光發熱!([數位時代雜誌第186期](http://www.bnext.com.tw/magazine/view/cid/147/id/12615))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