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車熱潮方興未艾之際,電池也成為目前世界各國積極推動的重要產業。近來台灣在電池技術上出現了令人振奮的成就,台灣工研院「高安全性STOBA鋰電池」以獨特的遇高溫閉鎖特性,榮獲第47屆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並於13日在美國佛州奧蘭多市,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阿岡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英特爾(Intel)、日立(Hitachi)等國際知名機構或企業同時接受頒獎。
R&D 100 Award是由美國著名科技雜誌R&D於1963年創設,每年由美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從全球眾多創新技術中,以新技術的「突破性」、「實用性」與「影響性」為標準,進行百大科技的評選,迄今已47年,素有「創新奧斯卡獎」之稱。今年擔任R&D 100評審的Tim Studt表示,鋰電池雖擁有輕量、高能量密度等特點,但安全性一直無法提升,導致仰賴鋰電池提供電力的3C產品持續發生意外,因此台灣工研院對於高安全鋰電池的研發突破,吸引了今年整個評審團隊的目光。
工研院材化所所長劉仲明指出,「高安全性」是鋰電池發展最重要的技術核心,目前市面上尚無根本解決鋰電池爆炸的安全技術,但工研院研發出的鋰電池技術,將奈米級的高分子材料STOBA添加在鋰電池中,可形成一防護膜,就像是奈米級的保險絲,當鋰電池遭遇高熱、外力撞擊或穿刺時,STOBA會即刻產生閉鎖效果,防止高熱與爆炸事件發生,可說從材料端創新、根本地解決了鋰電池安全問題的重要技術。未來除了3C產品外,還可應用於電動車市場,具有相當龐大的商機。
代表工研院領獎的材化所副所長彭裕民則表示,STOBA鋰電池技術的獲獎,代表台灣在鋰電池材料的研究方向不僅正確,且具有競爭力。工研院目前已為此新技術申請全球29件專利,並將透過與產業的合作,成立高安全性電池聯盟,希望可以讓STOBA成為全球鋰電池市場的新安全標準。
(圖片來源:工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