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晶獲利腰斬過半!徐秀蘭坦承「8吋晶圓成長機會不大」,轉攻12吋晶圓有勝算嗎?
環球晶獲利腰斬過半!徐秀蘭坦承「8吋晶圓成長機會不大」,轉攻12吋晶圓有勝算嗎?

相較於去年一度超過600元的股價,環球晶圓今年股價一路走低,如今在300元左右徘徊。市場競爭與投資上的雙重威脅,是它發展上的兩大難關。

今年五月,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飛往美國德州,與美國商務部投資加速辦公室執行長葛林姆斯(Michael Grimes)同台,啟用環球晶最新的12吋先進矽晶圓製造廠,並宣布擬計畫加碼投資40億美元,規畫在該廠址進行第3、第4期擴建工程。

蓋廠擴產拚布局 目標價卻被外資下修

環球晶近期積極擴產,美國德州、密蘇里州兩座新廠,以及義大利廠新產能,都已經送樣、力拚進入量產階段。

但在擴大全球布局背後,環球晶的營運表現卻顯得欲振乏力,2024年全年營收626億元,較2023年衰退11.4%。除營收萎縮外,獲利更加疲軟,2024年每股稅後純益(EPS)21.06元,較2023年少了一半以上;今年第一季EPS 3.05元,更較2024年同期衰退逾6成。

營運表現低迷,讓環球晶股價從600元高點腰斬,而本益比更是從去年初的11.93倍,攀升至今年6月的18.55倍;今年5月,高盛證券也再次下修環球晶目標價。

在AI技術帶動半導體需求的市況下,為何環球晶反而陷入成長瓶頸?

「現在只有先進製程(市況)比較好,非先進的很多(市況)還是很弱。」身兼台特化董事長的徐秀蘭,在台特化重訊記者會後,道出環球晶的挑戰,「八吋要有一個大的成長,我覺得機會不大。」

環球晶目前的營收比重,仍以主要供應成熟製程的8吋矽晶圓為主;即使是12吋矽晶圓,目前也多交貨給成熟製程客戶,預計要等歐美新產能到位,才能進一步拓展先進製程市場。

然而,8吋晶圓不只成長空間有限,還面臨來自中國的低價競爭。

不具名的產業分析師說明,當中國矽晶圓產能不斷擴大、價格持續走低,製造從「8吋轉12吋」的狀態已不可逆;此外,成熟製程擴產幾乎在中國,搭配中國半導體國產化趨勢,對環球晶、日本信越等業者來說,「除非IDM(垂直整合製造商)把單投到晶圓代工廠,否則市況就這樣了。」

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八吋晶圓的出貨量,2024年較上年度衰退13.4%。相比之下,部分對應到先進製程的12吋晶圓,同一年的出貨量微幅年增2%。為了布局差異化優勢,環球晶正傾力擴建12吋先進矽晶圓製造廠。

在技術藍圖上,徐秀蘭指出,環球晶鎖定SOI(絕緣層上覆矽)晶圓。資策會產業顧問兼組長鄭凱安說明,SOI晶圓是矽光子封裝的關鍵材料,「這是相對更高價的晶圓。」

儘管日本SUMCO、信越等同業也有製造SOI晶圓的能力,但徐秀蘭指出,環球晶還搶先鎖定地緣政治效應,布局密蘇里州新產線,這將是「全美國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12吋SOI晶圓(產能)」。

徐秀蘭透露,儘管目前仍在送樣階段,「但很多產能已經都賣掉了。」

根據調研機構Wise Guy Reports報告指出,SOI晶圓市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13.6%,至2032年成長到105億美元。徐秀蘭表示,全力擴建12吋晶圓產能、鎖定先進製程與矽光子封裝的策略,可望讓12吋晶圓於明年成為營收貢獻主力;其中先進製程的應用占比,明年上半年後也要達到12吋晶圓營收的50%。

財報被世創持股拖累 逆風撲面而來

然而,除了產線外,還有另一個嚴重威脅環球晶獲利的因素,就是2020年為了收購德國世創電子(Siltronic AG),而持有世創的13.67%股票。

作為全球第四大矽晶圓廠,世創去年營運表現並不佳,營收14.1億歐元、年減6.7%,EPS 2.10歐元更較前年度衰退65.9%。世創執行長海克邁爾(Michael Heckmeier)今年五月曾指出,由於矽晶圓需求仍未回升,復甦恐非短期可見。

世創的慘澹表現,也拖累大股東財報。環球晶指出,今年第一季EPS雖僅3.05元,但若排除世創的股票評價與擴產影響,EPS可達到6.94元,顯見世創持股對獲利的衝擊之大。

台北大學會計系教授張仲岳分析,假若世創股價「從現在40歐元下跌到20歐元,對環球晶EPS影響會有4元以上。」此外,他指出,環球晶發行的海外附認股權公司債,是以世創股價111.34歐元計算,這批公司債2029年到期、2027年起可賣回給公司,屆時若世創股價仍維持低檔,勢必會導致須買回公司債的環球晶面臨資金壓力。

對於世創持股,徐秀蘭表示,「我相信3到5年之間,世創的股價會改善。」她強調,環球晶著眼於長期布局,「在營業額還未上來前,有很多資本支出。可是,那是成長的痛,如果沒有做這些事情,後面大概就等著沒落了。」她如此說道。

延伸閱讀:環球晶德州廠開張!徐秀蘭喊「加碼40億美元」擴建:晶片法案首筆補助款,上半年入袋有望
從網球拍進軍晶圓代工大廠!老牌化工廠頌勝靠一塊「研磨墊」成功轉型,打入CoWoS供應鏈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華格納到華爾街:衛武營首度引進《羅恩格林》全本演出,看歌劇如何以創新文本顛覆觀眾想像?
從華格納到華爾街:衛武營首度引進《羅恩格林》全本演出,看歌劇如何以創新文本顛覆觀眾想像?

當一位聖杯騎士不再從天鵝船現身,而是身穿西裝、手持投資報告走進交易所,華格納筆下的經典劇作《羅恩格林》,也將不再只是19世紀浪漫主義的詠嘆,而是成為了一齣描繪信任、權力與資本遊戲的現代寓言。

這是場來自德國、落地高雄的文化轉譯。2025年秋天,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以下簡稱衛武營)將首度全本呈現華格納歌劇《羅恩格林》,並與德國萊茵歌劇院攜手,重現2014年的現代金融版製作。在這齣戲中,國王不再是王權象徵,而是破產銀行的大股東;羅恩格林則化身為挑戰體制的激進份子,在金權結構中重演信任的幻滅與理想的崩潰。

對衛武營總監簡文彬而言,這次的演出不僅是藝術合作,更是場文化創業的實踐與社會語言的提案,更讓外界看見歷經百年的歌劇作品,也能在創新與創意的包裝下以現代語言的文本與觀眾再次相遇。

Lohengrin_19_FOTO_HansJoergMichel.jpg
2014年德國萊茵歌劇院演出劇照©HansJoergMichel/Deutschen Oper am Rhein
圖/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把「權力神話」搬進當代系統,文本創新為傳統歌劇帶來新體驗

《羅恩格林》向來被視為華格納邁向「樂劇」形式的代表,更被譽為華格納浪漫主義歌劇巔峰之作。它既承襲了義大利歌劇的抒情美學,又預示華格納創建龐大音樂宇宙的野心。本次衛武營所引進的版本,則進一步打破了觀眾對時空的想像,將故事背景完全移轉至當代的金融體系。「這不是一場展演,而是一次經濟現實語言的對話,」簡文彬說。

在導演莎賓娜.哈特曼亨(Sabine Hartmannshenn)的筆下,《羅恩格林》巧妙的被轉譯成資本崇拜下的權力爭奪與人性博弈,從「華格納」到「華爾街」,這段以現代金融企業為舞台的設計,重構了聖杯神話與權力鬥爭的當代寓言,更淬鍊出華格納歌劇穿越時代的人性思辨與政治洞察,帶領觀眾在這個新的框架中重新解讀與詮釋《羅恩格林》這部文本。

Lohengrin_06_FOTO_HansJoergMichel.jpg
2014年德國萊茵歌劇院演出劇照©HansJoergMichel/Deutschen Oper am Rhein
圖/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簡文彬表示,文本創新是導演重新建構與觀眾的對話橋樑,這種創新多來自於導演的詮釋與語境轉譯,而非改寫原始劇本的本身。「以《羅恩格林》為例就只是把場景時空置換到現代金融業,」如此一來,不僅讓這個時代的觀眾能對文本有更多共鳴,也同時展現出文本的可塑性與多重演繹的各種可能。此外,在製作《杜蘭朵》的時候,導演黎煥雄也曾經把2014年的雨傘革命融入進去,凸顯出在文本不變的情況下,依舊能透過場景轉換、象徵符號與視覺語彙的操作,達到創新的效果,更是當代歌劇進步的另一種推力。

創新除了文本之外,簡文彬也分享到近年來在科技的發達下,不少歌劇表演也引進了數位工具,包括了以大型螢幕等作為輔助,不僅能讓觀眾的觀賞體驗更加沈浸之外,也少了大量一次性道具的製作,對於環境也更加友善。

20250519-036.JPG
衛武營總監 簡文彬
圖/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不只是引進經典好戲,更是培養在地文化生態的創新實驗

而此次《羅恩格林》採用授權重製了德國2014年的版本。簡文彬認為,這場合作的意義在於跨國制度、流程與觀念的移植與試煉。

「我們過去十年不斷與國際劇院合作,從導演選擇、製作調度到排練模式,都是雙向學習與文化翻譯。」簡文彬表示跨國合作是一種文化平台的經營模式,也是讓國際看見臺灣創作能量的機會,除了是引進國際經驗之外,更是為了培養我們自己的創作生態,而不只是重製一齣外國好戲。本次製作亦是標誌著南部歌劇觀眾成熟的重要里程碑。

《羅恩格林》是臺灣首次全本演出、總長達約280分鐘,期間僅有2次的中場休息,對表演技術、資源與觀眾耐力的要求都是極高。簡文彬強調,這是對臺灣歌劇製作能量與觀眾都是一次大考驗。但回首這過去十年衛武營的投入,不僅完成超過十部的跨國歌劇製作,也讓本地觀眾逐步養成欣賞長篇歌劇的習慣,衛武營也拓展出一批穩定觀眾群,並吸引許多首次接觸歌劇的南部觀眾,為本地藝文消費建立更堅實的文化土壤。

Lohengrin_18_FOTO_HansJoergMichel.jpg
2014年德國萊茵歌劇院演出劇照©HansJoergMichel/Deutschen Oper am Rhein
圖/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簡文彬形容這是一場「由蛋白區邁向蛋黃區」的文化養成策略,亦即從非核心觀眾拓展至忠誠支持者。「你必須先提供好的內容,觀眾才會願意投入。」而這份養成並非靠說教,而是藉由節目策劃、場館空間設計與藝術氛圍營造,引導觀眾一次次進場體驗,「只要他願意來,我們就有機會影響他。」此外,簡文彬也一直期待能透過努力打破藝術的門檻,讓藝術是真正成為在地社區的一部分。

「我不喜歡別人說藝術是殿堂,」簡文彬語氣堅定。他相信藝術不應是高高在上,因此自開館以來,衛武營就不斷嘗試讓民眾走進場館,並透過多樣節目、開放空間與公共鋼琴等規劃,鼓勵不同族群接觸表演藝術。榕樹廣場的公共鋼琴就是最好的例證,「誰都可以彈,無需門票也不需解釋。」

20250519-034.JPG
衛武營總監 簡文彬
圖/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用內容說服市場,讓藝術打破門檻滲透社區生活

或許《羅恩格林》的意義不僅是一齣經典歌劇在臺灣的首演,更是個公共文化場域如何透過當代表演語言,成為社會議題對話的載體。無論是跨國製作的制度創新、導演語彙如何進化為當代敘事工具,還是對觀眾結構的長線投資,衛武營就像是間文化初創企業,不斷嘗試用新的內容產品說服市場。「藝術不是立正,而是稍息。」簡文彬借用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老師曾說的一句話,來形容藝術的本質。特別是當人們在現實中疲憊奔波時,也許需要的不僅是一齣古典歌劇,而是種文化場域的召喚與安放,而當舞台內容正在與台下觀眾之間重新發酵時,創新、或許就是其中化學反應的最佳催化劑。

數位時代專屬優惠
華格納歌劇《羅恩格林》
9/4 ⇀ 9/7 衛武營歌劇院
購票連結:https://npacwwy.tw/en07tBZRv
85折優惠折扣碼:bnext85
選取票價及座位後,下拉折扣選項選取【巨思文化優惠代碼】方案,輸入優惠代碼【bnext85】,即可享85折特別優惠!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