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球液晶產業界,日、韓和台灣三分天下;日本、韓國兩個的語言與習慣差異大,轉移技術較難,台灣則有大量的技術人才。「向對岸挖人我們覺得最可行。」上廣電光電子技術副總監金波表示。
台灣面板廠每一次產業整合都是一次絕好的挖角機會。2006年10月友達合併廣輝,廣輝製造副總陳勁志及其團隊離職,深超光電當時計畫興建6代廠,就邀請陳勁志及其團隊負責規劃與興建6代以上面板廠。此前,深超光電已聘請前華映的顯像管(CRT)部門副總經理鐘祥桂,負責規劃與興建5代線。
最新的例子則是前奇美電子電視面板事業處總處長陳立宜跳槽到TCL,將加入華星光電,隨陳立宜一起加入華星光電的還包括奇美電子電視面板事業處技術總監陳政嶸等近百人的團隊。陳立宜2003年加入奇美,經歷5代、5.5代、6代一直到7.5代線面板的開發和銷售,對液晶顯示器的技術和客戶都有掌握,是液晶面板業界的風雲人物之一。
對於頻繁的人才出走潮,大陸挖角的動作對台灣供應系統造成威脅,包括龍飛、深超、華星、京東方都積極高薪招人,遍及技術人員、業務、採購,甚至零元件廠員工都被鎖定。據悉,華星光電甚至開出3年1000萬元人民幣的價碼,讓不少人心動。
儘管台灣是大陸面板廠挖角的重點,不過日韓液晶面板企業同樣成為挖角目標。2008年TCL液晶模組項目開工,李東生把與日立、LG有多年密切聯繫的LG面板駐香港代理商賀成明挖過來,負責液晶模組專案建設;除了賀成明,LG和日立的部分高級技術人員也紛紛加盟。
而在蘇州昆山,在液晶界向來以低調著稱的龍騰光電卻有著實力雄厚的技術團隊,談到這個團隊就不能不提喬本孝久。喬本在日本顯示器業界享有盛名,2001年底,奇美電子在日本透過併購成立IDTech公司,喬本任該公司總經理一職,後來,IDTech出售,喬本辭職,帶領部分前IDTech 與前奇美電子員工成立NVTech 諮詢公司。為剛剛組建的龍騰光電提供技術,還曾擔任龍騰光電總經理。目前,龍騰光電總經理盧博彥則為前友達執行副總裁。透過這種鮮為人知的方式,龍騰集中日本和台灣的技術優勢。
京東方的做法與TCL和龍騰都有不同,啟用「人才置換」。2003年,京東方以3.8億美元收購韓國現代液晶面板業務BOEHYDIS公司,創下當時中國金額最大的高科技產業海外收購案。收購不久後,該公司就陷入虧損,2006年7月起,京東方將BOEHYDIS從其財務報表中分開,2007年出售給三星SDI公司。京東方無法在收購案中回收資金,不過,京東方獲得BOEHYDIS旗下2代、3代和3.5代共3條完整的液晶面板生產設備、建築物、廠房和其他固定資產,以及BOEHYDIS的各項專利、技術、全球銷售網路和1,700名員工(包括500名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