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Crunch精選】6,154人拿出193,368美金,對抗Facebook
【Open Crunch精選】6,154人拿出193,368美金,對抗Facebook
2010.06.02 | 行銷

有人說這些人動員起來,是為了對抗Facebook。

這不只是單向的反對而已,這6,154人集結起來,贊成一個開放的社交網路(open source social network),叫作Diaspora。 這個計畫從2010年4月24號開始,一個月左右募了超過19萬美金,折合新台幣超過6,400,000元。這些都是真錢,不是讚讚讚而已。

我記憶中最早參加的網路連署活動,是PTT班版的成立,二十個人連署成立一個版。2006年出現了匯集每人百元的政治活動,當時我接收到訊息的方式,是幾 天之內收到三、五名好友透過MSN轉貼訊息或網址,說服我出錢或出力支持這個活動(如果這件事發生在現在,我的朋友會要我先加入粉絲團)。根據統 計,2006年8月14日首日接受民眾匯款,進帳新台幣1,000萬元。這件事的動員資訊傳遞方式和PTT成立班版無異,只是規模大多了,也納入了經濟資 源動員的範疇,只是當時仍舊用傳統的金流手段匯集資本。

2008年歐巴馬也透過網路動員及募款。英國還有個網站buyacredit.com,讓你付10元美金贊助一部電影的製作,電影發行時會將你的名字放在 片尾的名單之中,目前已經募得了15 萬美金。

過去這十五年來,網民集結的速度和能力急速增加。我以前常常在想,如果線上金流機制不是只有線上刷卡,如果線上金流的機制比線上刷卡的流程或經驗好個十 倍,會釋放出甚麼新的可能?

在Diaspora計劃出現之前,我經常帶著一個「虛擬錢包」瀏覽網路,那個錢包是我想像出來的、為了體察在哪些環節哪些情境下我會萌生付費衝動的一種心 靈實驗。除了這些實驗,我也曾經實際捐獻給維基百科,那種感覺的確算是支持的一種,但那似乎是一種消極性的事後支持,希望維基百科能夠繼續維運下去,所以 當我發現捐款目標達成後,我的捐款動力迅速下降。在更早之前也贊助過一些免費軟體,心路歷程也是類似的。

Diaspora的這個計畫,是目前為止我的「虛擬錢包」模擬經驗大幅貼進現實的一個案例;我根本不在意集資目標已經超過原有計畫1835%,我不是基於 交易、同情、或事後的讚賞才掏出錢來的,我由衷希望這樣的計畫能夠成功,我著眼的其實是未來。

線上金流服務就是這最後一哩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