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ave失敗經驗的教訓~產品力、話題熱度、期望管理
Google Wave失敗經驗的教訓~產品力、話題熱度、期望管理
2010.08.10 | Google

Google於上周宣布結束去年甫發表的Wave服務,當初以黑馬之姿出現的Google Wave,為何會落得上市沒多久就結束短暫一生的悲慘命運呢?Mashable及PCMAG整理了此事件中值得學習的幾點如下。

首先,最核心的當然還是回到產品本身的問題,Waves要求用戶必須另外創立一個帳號,而無法沿用原有的Google或應用程式帳號,使得增加聯絡人及分享Google Docs檔案等動作變得格外困難,另外還有噪音、管理群組、及運用管控清單等問題,都指向了Google Wave並不是一個很完善產品的事實。除此之外,毫無疑問地Google是世上最頂尖工程師的集散地,過去也曾經開發過許多簡單易懂的好產品,像是Gmail、Google Docs、及AdWords等,但Google Wave看起來卻像是任由這群優秀開發人員,天馬行空做出的夢寐以求產品,功能繁複令人難以理解,借助了第三方所拍攝的介紹影片,才勉強讓人瞭解這個產品的重點到底在哪裡,再加上功能和Google另一個Buzz服務有所重複,會吹起熄燈號,實在也不是太令人意外的事。

其次是策略及行銷的問題,大家應該有印象Wave服務在去年Google開發者大會(Google Developer Conference,Google I/0)初亮相時,是如何地激起了大眾的興趣,但是Google卻沒有把握話題熱度,而是經過了四個月之後才開放給部分用戶測試,其實這個時候大家也還是搶著加入測試,但由於之前Google以"下一個Gmail"來定位包裝Wave,媒體也不斷爭相報導,使得大家期望相當高,但Wave本身產品力又不是那麼強,因此用戶實際試用之後失望也就越大,再加上真正正式完整對外開放已經是今年三月的事,這時距離當時的第一次亮相已有九個月的時間,不幸地大眾對Wave的興趣已經冷卻而且覺得失望,因此可以說是因為Google的操作不當,使得Wave服務的聲勢整個呈現開高走低的局面。

當網路應用程式的產品生命週期不斷縮短,除非產品力夠強,否則很難要求消費者在最初的狂熱之後還持續注意你的產品,因此期待這次經驗之後,Google能痛定思痛,再度發揮往日化繁為簡的功力提供優質服務,並等產品準備好了再發表,莫再像Wave一樣錯失了一開始的勢高浪頭。

出自Mashable
出自PCMAG

關鍵字: #Google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