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Faceboook電影《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試片,我的3000字感想
【觀點】Faceboook電影《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試片,我的3000字感想
2010.09.29 | 人物

因為剛剛看完Sony Pictures(索尼影業)所舉辦的《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試片,感想如潮,一筆抒發到底。

首先,這是一部,一定要去看的電影

尤其是假如你擁有至少一個以上的facebook的帳號。事實上,如果全台灣有700萬的facebook使用者,扣掉了100萬假帳號剩下600萬,倘若每一個人都去買一張票,這部電影就會打破12~15億台幣的票房,成為史上最賣座的洋片。你說,大家不去看?理論上來說,這700萬的使用者一定會一個拉一個去看,因為,這部電影是關於facebook啊!


但,他們看到的東西,和我們看到的東西,有可能會不太一樣。同樣的精彩,但會有點不太一樣, 所以我想寫這篇文章,這不是影評,只是充滿偏見的感想文,和你想的不太一樣。如果你是以一般facebook使用者「朝聖」的角度來看這部《社群網戰》, 那你會看到一個網站創立的各種有趣的面向、創業家背後不單純的財務結構、謊言堆積,甚至亂七八糟的男女關係,很精彩!但,如果你是「創業者」,或自認自己 有創業者的因子,那麼,看完《社群網戰》又會更精彩,保證你得到非常不同的感動。

上次才寫過,Mark Zuckerberg不久前才捐出一億美元給Newark當地的教育學校,他的財富與成就已經驚人得叫人咋舌;今天他站上任何國際會議的舞台,所有人都要聽他的話、聽他「宣佈」網路世界會怎麼被他計畫……但是,在電影《社群網戰》開頭的這一個晚上,他的女友卻要和他分手──

「你不只是書呆子(nerd),你根本就是爛人(asshole) 。」

原來,天生聰穎過人的馬克小子,說話就一直讓對方覺得他看不起這些平凡的常人,他念好學校,好還要更好……但他的女朋友無法接受這種階級觀念,這個時候,已經種下了整部片的中心……。

如果是一個不會說這些狗屎話的人,就不會和這個女友分手。

如果是一個不會說這些狗屎話的人,就無法創造facebook。

由於說這些狗屎話而導致分手,而分手又導致了創業。

於是這部電影一開場就叫人激動,剛剛失戀的馬克一路跑,跑過草皮,跑過其他宿舍門口,跑過其他晚睡的同學面前,就在馬克跑上宿舍的階梯前,螢幕上打出了當時的時間:「2003年秋天」。

2003年秋天,facebook還沒有創立。你大概都還記得2003年的秋天這時候你在做什麼事情,而這個時間,2003年秋天,失戀的馬克回到了他的宿舍。

時間,最令人激動的。所有的人的故事之所以偉大,因為當下他們不知道他們是偉大的,而他們的偉大其實很難換算成什麼價值,他們偉大只是因為他們之前曾經這麼不偉大。

2003年秋天的這個晚上,馬克的宿舍住著幾個室友,包括Eduardo Saeverin、Dustin Moskovitz、Chris Hughes(他後來跑去搞政治),這三個目前的身價總和為幾十億美元以上,但當天晚上,他們一邊喝啤酒一邊寫程式,火大的馬克創立了 Facemash.com,它是HOTorNOT的哈佛版,只是那些照片全都是馬克一個一個house去駭去爬出來的,馬克一邊寫程式,一邊在 LiveJournal寫部落格,踢爆剛剛讓她失戀的女友的隱私,這個過程讓他變成名人,但也是讓大家討厭的人。而創了校園版HOTorNOT依然沒有很 成功的馬克,這時候見到女友口中的划船隊的那些英勇帥哥Winklevoss兄弟,這兩位帥哥是多麼的意氣風發,有哈佛,有女孩,有錢……什麼都有,而馬 克看起來就像一個瑟縮的小子。這幾位帥哥特別找來馬克,將他們的點子「HarvardConnection」告訴馬克,只有哈佛.edu的才能申請,以及 可以以這個方式來讓他成為英雄,馬克答應接案做這個網站,卻整個12月都不見人,直到2004年1月11日,原本應該幫忙完成 HarvardConnection的馬克,卻推出了一個概念差不多的「TheFacebook」網站!

帥哥氣極敗壞!

馬克聳肩:「關我屁事!」

第一天,初生的Facebook得到650個使用者,慢慢的愈來愈多,馬克和Eduardo也在校園裡愈來愈紅,女生來倒貼,他們很享受;電影這段的鋪 陳,一直都是「未來」與「過去」的交錯進行,這段的策畫是整部戲真正的核心,之前大家不看好馬克,但馬克成功了以後,才是朋友分歧的開始,你可以看到,馬 克的兩場官司,對Winklevoss兩兄弟的部份看得出來被電影設計成「丑角」,但是Eduardo這段,每一次的過去與未來的交錯,都值得觀眾一再玩 味。你看到Eduardo在律師所的供詞,和2004年的當時並沒有相差太大,但2008年的他完全想爭取facebook的權益,但在2004年的他又 是這麼的猶豫,為何會有這個落差,完全都是因為當時他不知道facebook會這麼棒,而現在他確定知道facebook已經非常棒,這一前一後造成了落差,當年他出了上千美元來資助facebook,後來也再加碼一萬多美元,但是他卻在緊要關頭意見分歧沒有跟著到加州,更在之後將帳戶凍結, Eduardo在聽證會說的,「我是你唯一的朋友。」這句話讓這前後的落差諷刺到了極點,也無奈到了極點,這些都足以說服觀眾,雖然馬克不對,但他並不是對他的朋友不好,至少,不是一面倒的差勁。

電影接著進入第二段高潮,已經擁有幾十萬會員的馬克,和連續創業家Sean Parker見面(由知名影星Justin Timberlake飾演)。這傢伙在一般人如Eduardo的眼中,不過就是滿口屁話,聽他在演講咧!但馬克眼睛卻發出光芒,後來說Sean Parker的唯一貢獻是將「the」去除,但實際上他的貢獻卻是讓馬克找到了「自我」──中間一段經典是Sean Parker在夜店擁者兩個辣妹,告訴馬克當年他也是被他的女友甩了,然後才發憤圖強!

Sean Parker不只是馬克的同類人,而且是創業前輩,有了他的建議,facebook從哈佛搬到舊金山。這段時間,做網路創業的一定特有感覺:這時候的 Eduardo其實很「實際」,他搭著紐約地鐵四處幫facebook去拉廣告,他認為那才是獲利,但諷刺的是馬克卻決定跟了新認識的Sean Parker,走矽谷估值路線,而對他的昔日戰友Eduardo冷淡,連他早在第一天就辭掉暑期工作而去幫忙跑業務都不知道。還好馬克碰到了Sean Parker,這個人在他還在夢100萬的估值的時候,已經告訴他要對準10億美元的估值(當時網站最多也就是MySpace的4.5億);當他只希望擴 展到100間校園的時候,Sean Parker已經講到了3個州。不用說,現在,facebook的估值超過250億美元,擴散到了五大洲。

Sean Parker這個角色,也讓觀眾知道一下什麼是矽谷,他們是非常噬血的,而Sean Parker顯然比馬克還更高一籌,大家知道一個故事,這電影裡所出現的創投公司是凱斯創投,其實是指Sequoia capital,而這家知名的創投投過了Yahoo!、Google和矽谷各大網站公司,就是沒辦法投進去facebook,為什麼?因為這家創投當年將 Sean Parker從新創公司Plaxo趕出去,他因此懷恨在心,在Sean Parker的示意下,馬克以一身睡褲走進創投辦公室,告訴對方你是爛貨,馬克後來也謹記將董事會的權力緊緊攬在手上。

這部片,搭配著大家所知道的事實,有太多太多的地方值得玩味不已,我今晚沒辦法再寫了。譬如,哈佛校長比他們多一個 世代什麼都不懂,卻記得提醒眼前這兩位「再創一個新的」。而原著《Accidental Billionaires》這取名也相當諷刺,這本書(以及這部電影)的內容許多來自Eduardo的爆料,但看完這部電影,以創業者的判斷,真的會認為 Eduardo實在也不太值得這麼多錢,電影最後未透露Eduardo拿了多少和解金,但事實上是6億美元的股票,讓他突然又成為facebook數一數 二的大股東,我們會覺得,其實Eduardo比馬克更堪稱他自己爆料的書「Accidental Billionaire」這個稱號。

說到此,今晚剛剛與記者前輩討論到馬克,被問到馬克爭議、踢出昔日戰友的這些事情,剛看完電影的我,不加思索的主觀的回答,這是大家只看到馬克如何背棄他的朋友,但大家沒看到的是,馬克背棄一些朋友,卻繼續留著一些朋友。沒錯,做人不應該這樣,但在馬克創造facebook的過程中,這些被他背棄的人也必須問自己一個嚴肅的問題

「請問,他們當時想抓住過他嗎?」

他們當初有像現在一樣這麼渴望的想要他、想要facebook的股票嗎?

還是「只」有出一隻手幫他一下,卻出一隻腳想辦法把它踢掉,最後舉證,他確實曾經出這麼一隻手,但誰來舉證他也曾經踢出那麼一隻腳呢?

創業家是堅持的,創業家記得所有被辱的畫面,而創業家是互斥的,創業家是自大的,綜合以上全部,你就變成了馬克,而以上全部不小心漏了一項,你就變成了Eduardo。所以,真正有骨氣的,就別去在這時候說馬克噬血,創業家其實是覺得《社群網戰》非常值得一看的!

「你不是一個爛人,但你一直試著變成一個爛人」(You are not an asshole. You are just trying so hard to be) 這句話非常深刻的點出了創業家的心情,你可以發現,馬克在做一些事情,不一定要這樣子做,但他的遭遇,讓他繼續想當一個「爛人」。許多媒體認為此電影醜化 了馬克,但我倒覺得,這部片反而讓馬克第一次顯得如此真實,我甚而覺得他絕對會變成創業家的下一個英雄,下一個比爾蓋茲般的書呆子榮耀。

二十世紀的書呆子榮耀是呆呆的鑽研技術,二十一世紀的書呆子榮耀則是狠狠的把憤怒化為力量,電影甚至安排一段是 Bill Gates與Mark Zuckerberg兩位的相遇,一個在台上談BASIC的歷史,一個在台下「正在創造歷史」;開不完聽證會,馬克也表達了對這些人的藐視:「(當你還在 跟我吵這個),我還在創造歷史。」

我想,《社群網戰》正式上映後,馬克會多了很多很多討厭他的非創業者,卻會得到更多更多喜歡他的創業者。

看完試片,與我曾在矽谷創業成功的弟弟同坐一輛計程車,在車上,我們一邊感嘆矽谷的創業模式,然後大聲的說,哎,拚命開發票,向客戶收費,還不如賣股票,向未來股東收費……。我們高談闊論,根本無視司機的眼睛似乎盯著我們,聽著我們的對話……。計程車繞到了另一個地方,方向完全相反,而司機裝作若無其事。

創業者會讓很多人討厭,But he doesn’t care. 馬克告訴我們,我們早該如此狂妄。

(原文轉載自Mr.6部落格

關鍵字: #Facebook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走進2025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看彰化如何轉譯城市設計!
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走進2025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看彰化如何轉譯城市設計!

台灣設計展已自10/10起正式開展,展期至10/26於彰化市、鹿港鎮、田中鎮及田尾鄉等地開展,其中將設計手法運用在城市治理與公共政策亦是此次展覽的重要核心。設於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的《圓未來之行》,以清晰脈絡梳理彰化的城市發展,並將彰化縣政府當前如何以均衡及複合的設計,將城市規劃中的「交通」、「建設」、「生活」三面向呈現進行中與已完成的政策成果,並透過互動裝置與參與機制,邀請民眾共同參與城市治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展場,觀看這些政策如何以設計的語彙被轉譯為可理解、可感受、可參與的日常溝通。

交通路網連結城市脈動,居民日常與幸福共行

交通路網是城市的縫線,是均衡發展的骨幹,路網密密織入、層層堆疊,將生活的點點滴滴串成同一張布面。於《圓未來之行》的「轉譯之間」,我們以交通破題——〈彰化交通脈絡透視圖〉以多層透明壓克力承載各級路網,透過疊印與透視產生視差,清楚呈現城市交通的經緯關係與節點密度;〈脈動彰化:空間發展藍圖〉則以光為媒介投影於城市模型,演繹彰化未來的重要軌道規劃與重點核心發展區域的建設願景,沿著大埔截水溝的堤岸風景前行,輔以東西南北向的完善路網,八大生活圈的樞紐轉運站串起城鄉間的交通脈絡,引擎發動,感受彰化這座「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節奏與脈動。

彰化1013_2
〈脈動彰化:空間發展藍圖〉以光雕投影演繹彰化的未來規劃。
圖/ 彰化縣政府

建築與空間疊加複合,跨齡共生,城市共享

建築是城市的骨架,新生與既有的空間疊加再生,乘載著居民歷史記憶的老屋經過修繕,化身文創基地、創業場域與周邊社群連結,〈時光新生所〉記錄著重獲新生的老屋翻開世代新頁的重要時刻。

彰化1013_3
〈時光新生所〉透過翻牌互動比對老屋今昔差異,喚醒封存的時光。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隨著城市蓬勃成長,為能回應隨之增加的跨世代居住需求,〈宜居共築所〉展示共居的設計實驗成果,伸港基地首創青宅社宅共居基地,回應居住正義、社區韌性等多重城市課題,也讓彰化青年可安心回鄉成家。

彰化1013_4.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全國首創青宅社宅共居基地。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在新生的城市建築中隱藏著許多設計巧思,〈未來綠學園〉邀請民眾以擴增實境方式探索鹿江國際中小學這座綠建築的永續設計,校園本身也是環境教育的最佳教材;〈無形設計所〉則透過電控薄膜揭開日常表象下的設計智慧,鹿港洛津國小的操場、地下停車場身兼蓄洪池機能,同時承擔運動、停車與防洪安全三重角色,風雨時成為守護社區的暗線,平日則回到居民的生活日常。

宜居生活源自安心信賴,健康照護與共融設施完備,滿足全齡需求

生活的幸福感,來自各世代都能感到被照顧、被守護的安心與自在。〈全齡照護網〉以大型 LED 牆面呈現全國首創的長照大樓,將托嬰、長照與社會福利整合為一體,成為在地支持網絡的核心據點,也成為最貼近民眾需求的務實設計成果。〈活力共享場〉把運動帶回日常,呼應彰化「八大生活圈運動館」計畫,邀請觀展者當場伸展、啟動身體;各地共融公園則以「共融遊戲」回應跨齡需求,透過無障礙動線與共融遊具,包容不同能力與世代,在〈無界共融園〉票選最期待的共融遊戲場主題,邀請民眾攜手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共融新天地。

彰化1013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整合式長照大樓提供各年齡層的完善照護服務。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到《圓未來之行》一同書寫新彰化的現在進行式

民眾是主詞,是這座城市的主角,既感受也形塑城市;交通作為連接詞,串起人與城市,連接起可能性;建築是名詞,乘載各式機能,讓各種需求的滿足具備指向的所在;而生活化為形容詞,傳承著文化底蘊,透露著溫暖照護與人情味。至於動詞,正是此刻我們發生的行動。

彰化1013_6.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訪《圓未來之行》,欣賞彰化三百年的城市紋理。
圖/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是一個正在被書寫的長句,此刻的每一次到訪、每一次參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她強調,《圓未來之行》不僅是一場體驗活動,更象徵著縣府與民眾攜手共創城市願景的過程,邀請大家一同參與,書寫屬於彰化的未來篇章。
展覽資訊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