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ple與Amazon都已有音樂服務的情況下,Google Music服務公開測試版終於也正式登場了,它的版本和競爭對手相比有何不同?是否有辦法藉此超越對方?來看看以下介紹與分析。
先說優點的部分。用戶將可至多上傳2萬首歌到雲端網站上,然後就可以自動無線同步化,在包括平板電腦和手機等所有Android裝置上播放,而且服務在公開測試階段是免費的。使用者還可以創造個人化的播放清單,並編輯曲目資訊,及查詢播放次數等,Google Music更會自動將用戶聽過的歌曲存入快取記憶體,所以即使是在離線的狀態下,仍舊可以選擇專輯、歌手、和播放清單,來享受最近聆聽過的歌曲,不過用戶當然也可直接將歌曲下載到裝置上。此外,Google Music還有一個Instant Mix殺手功能,用戶只要選擇一首歌,它就能據此創造出聽起來風格相似的歌曲播放清單,以下是Google官方的介紹影片:
再來看看缺點,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用戶必須上傳音樂檔案的程序,雖然不是做不到,但就是麻煩;再來Google Music的原生Android整合這一點雖然勝過Amazon Cloud Drive,但相比之下用戶實際上無法從Google Music服務購買任何音樂,加上據傳Apple也將在6月的WWDC大會上,宣布與之抗衡的雲端服務,還可能擁有唱片公司的全力配合,而且iTunes可能做到只要檢視用戶的音樂資料庫,就能依樣畫葫蘆在線上創造相同的檔案(Apple在2009年收購的Lala就已經能做到,不過這需要經過唱片公司的同意),省去了使用者還要自己上傳檔案的麻煩。因此Google音樂服務雖然已經大有進步,但對於要在Android與iOS平台間作抉擇的消費者而言,大多數人恐怕還是會投向Apple的懷抱。
不過不論如何,如果你已經是Android用戶了,那麼嶄新的Google Music服務還是值得一試,只是目前僅開放給美國地區使用者,待在那邊的朋友可以在這登記試用,台灣地區用戶就必須再等一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