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把所有物品透過網際網路連結起來,因此隨著這個概念的發展,好幾家新創公司都已推出了社群物件的服務,其中ThingLink在這之外另外加入了一些新元素,來看看它是如何應用的吧:
ThingLink最早始於2005年,當時藉由產品編碼來給予物件獨特的識別身分,到了2010年2月推出封測,那時ThingLink也還只是聚焦在定義人們與物件之間的關係,像是誰製作、設計、銷售、擁有、和喜歡這些物品等,ThingLink就像是物件的社群圖表,而每樣物品都有自己的社群網絡。
到了現在,ThingLink已經開放大眾使用,也不再只是侷限在物件社群化上,另外提供了圖像中物件的各種資訊,用戶可以標記連結圖片中的物品,例如標記照片中的一張椅子,提供一些關於設計的資訊,然後將椅子連結到銷售的店家。而且和Facebook和Flickr等其他也有標記功能的服務比,ThingLink可以更進一步在圖片內整合資訊、影片、和聲音,所以用戶只要用滑鼠移過圖像並按下播放鈕,就可以瀏覽YouTube上的影片,或聆聽SoundCloud上的音樂。
另外一個例子是下圖的圖片,上面是一位高爾夫球球星所使用的各種裝備,滑鼠只要移過各項物品,就能得到相關資訊,還能觀看這位球星的影片,以及連結到她的Twitter帳號,只要在這張照片內就能完成跟隨她的動作。
ThingLink服務瞄準了零售及供應商,讓他們可以在圖片中標記產品,以驅使消費者購買,ThingLink表示圖像中的平均點擊率大概在1.5%到5%之間,還能讓廠商追蹤標記的圖片是如何在網路上被傳播分享的。如果你想試試看ThingLink的話,這邊有教學影片給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