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汽車業開始追趕科技發展的腳步,結合汽車與網路、行動、軟體等服務。美國政府最近宣布,將在2012年舉辦大規模的「車對車 (V2V)」網路測試;今年年初,本田 (Honda) 、福斯 (Volkswagen)、通用汽車 (GM) 各大車廠,也在Nokia的串連下共同推動Terminal Mode,作為汽車行動應用的規格。種種跡象顯示,汽車App很可能成為下一波科技發展的潮流。
過去,新車一旦完成交易,汽車製造商能提供後續服務的機會相當有限。現在透過汽車App,汽車製造商能夠和消費者保持聯繫,提供長期服務,對汽車製造商而言,可說是一大契機。
多家國際汽車製造大廠,透過和科技業者合作,逐步進軍汽車App市場。微軟 (Microsoft) 為福特汽車 (Ford) 打造了Ford Sync系統,並且在今年三月宣布,將和豐田 (Toyota) 合作發展Azure雲端汽車通訊;美國音樂網站Pandora,則與福特、豐田、賓士等多家大廠聯手,拓展車內音樂電台服務。除了歐美和日系知名品牌之外,中國吉利汽車 (Geely) 和印度塔塔汽車 (Tata) 的動態,也是市場分析師注意的目標。
汽車App今日主要發展,多集中在導航、行車資料、即時路況、音樂和娛樂服務、車輛故障診斷等應用。新一代的汽車電腦,大多透過USB介面和智慧型手機存取這些App,也有部份汽車,是透過網路或呼叫中心,來提供這些服務。
根據不同的整合技術,汽車App可歸類成三個類別:汽車內建型、隨身裝置型、網路雲端型。由於生產成本和市場需求的不同,這三種類型的汽車App也有不同的發展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越來越多業者投入這塊市場,但目前汽車App的年銷售量,大約只有七千萬左右,與行動市場十四億的銷售量相較之下,算是相當有限。分析師認為,汽車App市場目前成長緩慢,要到2015年之後,才可能逐漸發揮影響力。短期之內,隨身裝置型的汽車App擁有較大的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