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達今(10日)宣布其於澎湖縣馬公機場的太陽能電廠專案建置已動土開工,使用的太陽能發電系統,不僅融入澎湖獨特的地理人文景觀,更使用自產的高效率太陽能模組SunForte PM318B00

除了機場之外,友達也同時取得澎湖第一漁港與東吉嶼防災型電廠專案,這三項太陽能電廠專案規模總計900 kWp(千瓦),在今年年底就會完工,預估將為當地提供103萬度電,相當於300個家庭所使用的電力,未來更會納入澎湖當地的智慧電網計畫中,以讓能源能充份使用。

友達太陽能事業群總經理陳建斌表示,「很高興能成為澎湖縣低碳島計畫的太陽能工程伙伴,並為當地居民打造出一個融合節能、景觀、生活、休閒、教育以及公共藝術的創新太陽能系統。」

友達所取得的的馬公機場、第一漁港與東吉嶼防災型太陽能電廠項專案,分別為建築整合型太陽光電系統(BIPV, Building Integrated PV)與混合型太陽光電系統(HSPS,Hybrid Solar Power System)。

馬公機場外型是以簡潔有力的線條勾勒出澎湖獨特的風帆、飛鳥等地理景觀,第一漁港的太陽能電廠則設計成融入民眾生活的城市光廊,並以開放式的弧型休閒廊道做為太陽能電廠的主體結構,再於上方設置友達高效率太陽能模組發電。

而位於離島東吉嶼的防災型電廠,未來將結合柴油發電系統,提供島上的日常用電,一方面可協助縣府節省高成本之柴油離島供給問題,另一方面若離島於受災時期,此防災型電廠也可成為獨立供給民生用電之唯一來源。

友達取得澎湖馬公機場太陽能電廠專案

(圖為友達取得的澎湖馬公機場太陽能電廠專案全景,照片來源:友達光電提供)

 

【報名徵件】2012第3屆綠色品牌大調查

報名時間:1****月****10****日****(****二****)****至****2****月****13****日****(****一****) 22:00

《數位時代》連續兩年舉辦全台「綠色品牌大調查」,成功挖掘數百種環保創意。今年,我們再次邀請綠色標竿企業參加,進入最終榜單的綠色品牌,除了提供認證標章,調查結果也將刊登於《數位時代》2012年4月號中,讓國內更多消費者了解您的品牌,為地球環境所盡的心力!報名請點

關鍵字: #太陽能 #友達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