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無疑問的,你和我都已經步入「雲端」,研究機構Gartner深信個人雲(Personal Cloud)終將取代PC電腦,成為數位生活的核心,來臨的時間點甚至比你想的還要早:就在2014年。
Gartner研究副總Steve Kleynhans表示,「終端運算的主要趨勢已經從PC移轉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其它裝置」,新興雲端服務成為最新的黏著劑,讓大眾選擇從各處透過各種裝置連結上網。
Google計畫藉由最新改頭換面的「Google Play」,和Android盟友共同打造雲端大未來,個人電腦當然也不會錯過登上雲端的契機,微軟和蘋果也預備好了下一代的作業系統,Windows 8和OS X Mountain Lion。只不過,想創造幸福的雲端未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企業需要徹頭徹尾地再重新思考該如何傳遞應用程式和服務給用。
Gartner闡述2014年創造完美個人雲端風暴的關鍵因素:
趨勢1. 消費化(Consumerization)
有關IT消費化的議題,Gartner已經討論了將近十年,目前在企業界也看到各方面的影響,就像是啟動浪潮的引爆點,舉例來說:人們對技術越來越專精,並且有更不一樣的期待;網路和社群媒體讓我們越來越有力量和膽量;大量並且買得起的行動裝置,改變了你我之間的方程式;越來越創新;透過技術大眾化(democratization of technology),各式各樣的使用者可以找到類似的技術。
趨勢2. 虛擬化
提升靈活度,並增加IT組織實現客戶端環境的選擇性…
趨勢3. App化(App-ification)
當應用程式的設計、傳遞、與消費被用戶改變時,從Application走向App的市場影響力開始被看見…
趨勢4. 持續的自助服務雲端
個人用戶的雲端服務終於開啟了新機會,每一位使用者都能在此得到無限延展的資源,只要是你需要的…
趨勢5. 行動轉移
只要是你何時何地想要的,行動裝置結合雲端即可全面滿足,行動裝置的便利性和靈活性就是王道。
Steve Kleynhans說,這些趨勢並不是最近常聽到的「後PC時代」,而是個人電腦的新風格:從傳統個人電腦中解放了消費者,從根本改善消費者在工作或生活中使用電腦的方式。也呼應了微軟前架構長Ray Ozzie日前所提到的「我們在後PC時代嗎?」,Ray Ozzie表示對此沒有什麼好爭辯的,「PC並未死亡,在不同情境下所使用的,不再稱之為電腦,而是用別的名詞代替」。
雲端平台已經真正成為企業的管理選擇,像是使用付費的IT容量(pay-as-you-use IT capacity),或許現在還很難看見新興的個人雲,但是就像科幻作家William Gibson所說,「未來就在眼前,只是分配不均」(That future is already here, but it’s unevenly distributed)。個人雲已有跡可循,例如Dropbox、Evernote、和Flickr,你可以免費使用這些服務,也可以多付些錢擁有更多的雲端空間或是更多的客製化服務。你準備好迎接個人雲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