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些電子商務新創公司認為,Facebook將可成為與亞馬遜和eBay匹敵的電子商務發電廠。身為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站,當Facebook卯足勁衝刺 5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發行,它將面臨更多來自華爾街的壓力,必須尋找利潤成長的新來源,並減少對2011年佔其收入85%的廣告的倚賴。因此,一些企業家和投資人認為臉書商務(f-commerce),也就是在Facebook上的電子商務(e-commerce)將是最終解答。
如BeachMint、Yardsellr、Oodle及Fab.com等新創公司已開始想出新點子,推出購物App在Facebook上試行新的商業模式,說服Facebook用戶在該網站上不只和朋友互聯還同時進行購物。eBay旗下線上售票事業StubHub的前高階主管David Fisch目前負責Facebook電子商務事項,與零售商合作在Facebook平台上建立社交商務事業。Fisch指出,「人們總是和朋友一起血拼,因此他們會期待在線上也能做同樣的事。對於社交管道能想出新意的公司將能獲得成功」。
至2011年底為止,Facebook每月的活躍用戶有8億4500萬人,遠多於亞馬遜的1億6400萬和eBay線上交易市場的1億。但目前在這個龐大的用戶群的中,主要是以將Facebook作為與朋友聯繫管道的人為主,而非以線上購物為目的的人。目前Facebook的收入來源是以銷售廣告給業者為主,但許多專家表示,Facebook向業者收取在其網站上交易的部份收入,或尋找其他賺錢的管道只是時間的問題。這些專家更舉Facebook與線上遊戲開發商Zynga的合作關係為例,指出Facebook就向Zynga收取其販售遊戲虛擬商品收入的30%。
在Facebook上經營上千家商店的新創公司Payvment的執行長Christian Taylor表示,「Facebook有極大的機會可以靠電子商務賺錢。他們已擁有這麼做的基礎設施和團隊」。不過也有人持反對意見。經營售票事業的新創公司Eventbrite的老闆Kevin Hartz就認為,「Zynga的案例只適用於銷貨成本近乎於零的商品,若想銷售如電視等其他利潤率較小的實體商品,這個模式是不可行的」。
無論如何,如果電子商務在Facebook上開始發展,外界多半預期它將找到從中獲取利潤的方法。
來源: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