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Jordan Golson在他成績最好的三個月中共達成了75萬美元的業績-他是Apple Store新罕布什爾州賽倫分店的店員;照理說,這樣令人經驗的業績值得開香檳慶祝,可惜Golson可能負擔不起一支香檳。
Golson的時薪約11.25美元。他說:「有時候我會想,這份工作很好呀,我是Apple迷,我的業績好,但是當看到Apple有多賺而我的薪水又多微薄時,就蠻悶的。」
服務業低薪潮
美國人對智慧型手機的愛戀創造了Best Buy及Verizon Wireless店頭裡諸多的工作,預期今年將對經濟做出數十億的貢獻。
在這個世代中,Apple Store的高營業額、店頭的設計、麻利的服務絕對是零售業的重頭戲。若以每平方公尺的店面積與營業額的比例當做基準,那麼全美國沒有哪個零售業者比得上Apple Store,而根據研究公司RetailSails的統計,在這個基準上,甚至連Tiffany都要對Apple Store甘拜下風。
不過,Apple Store的員工可沒享受到半點好處。很多人一定想像Apple的員工就是在加州總部領高薪的工程師,或是同樣高薪的業務員-錯了。
Apple在美國4萬3千名員工中約3萬人都在Apple Store工作,等於是從事服務業,年薪約2萬5千美元。他們為全球成長最快也最具價值的公司工作,但Apple對待最底層的員工的態度與其他科技公司並無差別。
在網路與科技需求大起的今日,一間有品牌的科技公司員工比例最高的很可能還是客服人員、維修技師與送貨人員,這些人很難與矽谷的光輝沾上邊。
這可能與美國的經濟狀況有關。
美國人民認為失業率居高不下的主因是製造業外移,目前只有約8%的人口從事製造業,而多年來,美國的經濟成長仰賴服務業。在這個前提下,不少服務業的雇主只會提供每個員工最基本的訓練,希望他們不要在同一個職務上做太久,「現在美國大學畢業生越來越能接受低起薪,企業真的不希望組織內有太多資深員工,增加成本」,北卡羅來納州社會學教授Arne. L Kalleberg說。
不成比例的低薪
問題是,Apple賣的不是運動衫或瑜珈服。去年平均每位Apple Store的員工為Apple賺進47萬3千美元,而這還是被非業務性質員工(如技師或倉儲人員)稀釋後的數字。這更是顧問公司統計的電子產品類平均數據的兩倍之多。
Apple在受到紐約時報記者詢問員工薪資結構後也開始著手調整Apple Store員工的薪水,這已受到Apple發言體系證實,但公司不願對細節多所談論。不過就舊金山當地的某員工表示,他的薪資調整了19.5%(合約時薪多了2.82美元),比去年的調薪幅度好非常多(去年調了49美分)。
雖然Apple積極回應外界的質疑,希望表現出對員工的重視,但Apple Store員工調薪後的薪資仍落在AT&T及Verizon Wireless業務人員之後,因為Apple Store員工不能在賣出產品時抽成。
Apple認為公司的使命是幫助消費者找到最適宜的產品,而非最貴的產品,因次在第一間Apple Store開幕前就決定不讓員工抽成。
撇開薪資不談,Apple在零售部分的表現的確有其傑出之處,例如鼓勵顧客在試用區試玩產品後再決定是否購買,以及以感應式信用卡機來減少排隊結帳的人潮等。
但在這些服務的背後,Apple暢銷的核心原因還是很抽象,例如死忠的Apple粉絲以及將工作視為「騎士出任務」的積極工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