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剛落幕,許多企業已經開始盤算要如何延續這股餘熱。耗資五億美元的國家體育場「鳥巢」,最近就正積極與六家跨國企業洽談一項生意,準備出售場館的「 30 年命名權」,讓這個已形同北京地標的體育場冠上私人企業的名字。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可能的買家包括有聯想集團、愛迪達、以及可口可樂,他們原本投入的巨額贊助都將隨著奧運閉幕到期,選擇「買下」這塊全中國最有價值與曝光率的房地產,是他們正積極評估的策略之一,命名權的實際金額雖尚未公布,但據估計至少得花上數億美金。
在奧運結束後出售命名權,是鳥巢經營團隊原先所設定的計畫,主要是為了繼續維持奧運場館的正常運作,畢竟這些可是用天價蓋出來的體育館。讓體育場冠上私人企業的名稱,在西方資本主義的社會裡早已履見不鮮,但對中國可是頭一遭,另一個體育館「五棵松」,也正與 NBA 中國( NBA China )洽談冠名權的事宜,似乎,中國的體育產業已有向市場化的傾向。
2000 年雪梨奧運的主體育館,在奧運結束後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直到 2003 年出售冠名權之後,才轉虧為盈。大部份讓體育館長期經營的策略,多半是透過出售命名權與出售專屬豪華包廂,並積極利用內部空間。鳥巢在未來也將出售豪華包廂,並設立博物館、商場、以及酒店;至於水立方則將縮減部分座位,興建水上公園和主題酒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