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社群力量4步曲~學習、對話、支援、創新
【書摘】社群力量4步曲~學習、對話、支援、創新
2012.08.30 | 行銷

 

貴公司夠開放嗎?

這可不是一個可以在真空狀態下回答的問題,而且,這類對話往往會如此這般當場卡住: 

行銷長:我們需要更加貼近顧客——加強對他們的透明度。我們何不推出部落格(blog),還有推特(twitter)?

顧客服務副總:這行不通的。只有火大的顧客會來抱怨而已。這種情況對我們沒有好處。

產品開發副總:可是我們需要顧客的意見,了解他們喜歡什麼和不喜歡什麼——否則的話,我們永遠也開發不出比競爭對手更好的產品。

業務部主任:競爭對手可以藉此了解我們顧客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然後半途殺出、一網打盡,把生意搶走。

行銷長:我們最好直接了解。我們的網站上應該有個地方可讓顧客對產品表達意見,這樣我們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需要處理。

執行長:可是我們網站上這樣負面的評論,只會扼殺日後的生意。

產品開發部副總:其他跟我們類似的公司都在這麼做。比方說,戴爾電腦(Dell)就是如此。

執行長:我們不是戴爾。 

這段對話聽起來很耳熟嗎?其實,你並不孤單。許多公司的策略都遇到這種難以解決的問題,也無從化解。這樣的對話只是一再地繞圈子,因為每個人對於開放(還是封閉)、維持掌控(還是放手)的理由都說得很有道理。這種情況下,所需的是一套共同的架構和流程,好對開放做出明確的決定。

 

因此,當你要想要讓企業文化更開放時,先自問「究竟想達成什麼目標?」。幾乎所有以開放式領導邁向成功的企業,都有四項基本的目標: 

1.學習了解:企業想有所成就,就先得學著了解員工、顧客和合作夥伴,企業和領導者必須不斷地開放學習。你們在追求任何其他目標之前,也必須先以此為起點;否則,你們可能會有埋首於真空狀態之內的風險。 

2.對話:對內溝通和對外溝通,能夠改變單向指示的關係,成為平等對話。在這個過程之中,參與對話者會愈來愈投入,到了就算你不在他們也能順利對話的地步。 

3.支援:人們(公司內部人員和外界的人士)在不同的時候都需要幫忙,無論售前還是售後。 

4.創新:創意是需要培養的,不論是公司內部還是外部的人士都是如此。

 

◎目標一:學習了解

你對員工、顧客等利害關係人的了解程度如何?可能不夠理想。傳統而言,市場研究部門會利用焦點小組(focus group)和意見調查之類的工具,人力資源部門則每年會進行一次員工意見調查。不過,新的分享文化崛起之後,帶動了其他更為及時的傾聽方式,更重要的是,公司裡頭任何願意傾聽的人都可以運用。

比方說,像是Google部落格搜尋、推特搜尋功能,可當成基本的輿情觀測工具,了解當顧客在討論你們公司的時候,讓你們可已便於追蹤了解。想想看,如果即時學習了解的功能交到每一個員工手中的話會是什麼景況。比方說,業務人員可以:

1.發現在公司部落格上以匿名Wildman369發言評論的人,是最近才拜訪過的潛力客戶。

2.找出這個人的LinkedIn上的資料簡介。

3.以這份資料做為起點,以便接下來的討論。 

當你讓員工可以直接聽取顧客意見時,便是賦權給他們利用這些資訊把工作做得更好。

  利用社群技術進行研究有許多好處,其中包括速度(即時、快速)、規模(許多投入點,不只是某個二十個人的焦點族群,或四百人的意見調查而已)、成本降低(低到只要監控便能得到意見),以及分散式(市場研究之外的人士也可以取得)。快速、相對較為便宜的市場研究——還有什麼會比這個更好?

這裡頭有幾個你們應該知道的障礙存在。

第一,社群媒體監控的結果會產生許多的雜音(許多評論、部落格上的發言、尤其是在推特上的更新),其實和公司想要了解的重點都沒有關係。不過隨著分析工具的日新月異,讓趨勢和重要課題變得更容易過濾。

 

◎目標二:對話:讓人們開口

行銷和宣傳的用意在於建立關係,當今顧客和員工的權力抬頭,公司得爭取和他們溝通對話的權利,而且還得選對時機。要是沒有關係存在,那麼行銷活動就算再好,也會落得對牛彈琴的下場,尤其是在當今喧嘩的媒體雜音之下,人們為了分辨什麼才是真實的訊息而備感苦惱之際。就好像第一天約會就開口求婚一樣,結果幾乎沒有例外,都會讓人警覺言之過早——高喊「快買!」的宣傳會遭人唾棄。讓我們看看柯爾百貨(Kohl’s)是怎麼做的: 

艾迪:剛剛去過……很棒的拍賣會……

柯爾百貨:你買了什麼?你買了什麼?你買了什麼?:)

艾迪:一件毛衣、緊身褲、還有幫我孫女生日買了件上衣!

柯爾百貨:你是全天下最棒的祖母!謝謝你的發文,艾迪! 

當有一個人發文提出問題時,別人也會跟進,有時候甚至比柯爾百貨還早回覆。這種情形有時候叫做口耳相傳(word-of-mouth)或是病毒行銷(viral marketing);在柯爾百貨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或是推動的情況下,對話便超越了個別談話的界線、進行得活靈活現的時候,就會形成這種情形。

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 Airlines)航程規畫部門主要規畫師比爾.歐文(Bill Owen)——他的工作在於協助公司決定西南航空班機的飛行目的地。以下是他在二○○九年十月十三日的部落格發文,好讓各位讀者略為了解他到底寫些什麼:

「今天我們開始接受二○一○年三月十四日到五月七日的預約訂票。好戲上場了,春假!超棒的!復活節!哈囉!逾越節!現在是開始規畫行程和訂票的時候了。出門去玩吧!」

這看起來絕對不像新聞稿!在西南航空的部落格上,歐文是最熱門的發文者之一,他的發文固定都會吸引好幾十個人回覆。他也積極直接地回覆評論、回答問題和要求。他的對話通常像是這樣: 

艾力克斯:又來了,比爾,這些新航線超殺的!丹佛這個航點對西南很棒,我們在丹佛成長之快就別說了。看到丹佛有了新航線、每日航班持續增加,實在有夠令人興奮的說! 

比爾.歐文:艾力克斯,不客氣!我們在丹佛的成長是我前所未見的。即使在洛杉磯國際機場在「機場接送大戰」那段時期,也沒有這樣的成績。機場大廳內的差異之大,我可是說真的! 

行銷和溝通已出現變化——重點不再是制定和傳遞訊息,而是在於公開表達顧客和員工在乎的事物,並且透過這些新的對話和關係希望進而擴大。

 

◎目標三:支援

麗池飯店(Ritz-Carlton)是最佳服務的代名詞,有對新人訂下麗池的房間做為新婚夜的新房,心中期待的也正是如此。因為預算的關係,他們訂的是標準房型,而不是蜜月套房;這雖然也是非常好的房間,可是俯瞰的卻是停車場!新娘在失望之餘,便做出自然的反應——在推特寫下她的心情!

不過,當時值班的飯店經理是推特使用者,託這種輿情觀測工具的福,飯店經理幾乎立刻就得知這個問題。他上樓去找這對新人,對他們失望的蜜月體驗道歉,並讓他們升等到總統套房!公司因此負擔的成本——微乎其微。飯店業務和行銷部門資深副總布魯斯.希摩斯坦(Bruce Himelstein)跟我分享這次的經驗時提到:

「有了社群媒體,我們得以在顧客還沒退房之前就即時得知問題——如此一來,我們還能有所做出補救措施。」

對於飯店方面而言,主動積極地監控跟飯店相關的問題,是所有正在執勤中員工的職責之一,而且,這些人最可能立即做出回應。

 

◎目標四:創新:將群眾外包引入企業組織之中

寶僑(P&G,Procter & Gamble)向來都堅持「內部成長」的原則,員工的事業生涯始於公司也終於公司。而且公司的發展歷程之中,在大多數時候這都是個很棒的策略,確保全球企業文化的統一。不過,當執行長雷富禮(A. G. Lafley)在二○○○年新官上任之初,公司創新的能力漸漸地消退,速度雖然緩慢、但這個趨勢卻很確定——只有百分之十五的新產品取得成功。雷富禮推出一個名為「連結與開發」(Connect + Develop)的新計畫(對外連結、尋覓新的點子,然後在內部以寶僑的獨家方法進行開發)。這個計畫的目標是讓寶僑一半的新產品都是在外界開發出來的。

我問過寶僑全球事業開發部門副總裁傑夫.魏德曼(Jeff Weedman),要改變公司根深柢固、排斥「非內部發明」(not invented here)的文化有多麼困難。寶僑的領導階層必須提出這些問題:

「你們看過外頭的情形嗎?」

「你們看外頭的哪些地方?」

「你們可曾思考過合作關係?」

魏德曼表示:「我們必須讓他們親自體驗,並確保所選的領導幹部能夠展現這些新的行為模式,因為唯有如此,才能讓公司其他同仁了解這是在組織之中成長、在公司取得成功更好的方式。」

 

書名:開放式領導:分享、參與、互動——從辦公室到塗鴉牆,善用社群的新思維

出版社:經濟新潮

 

作者簡介:李夏琳(Charlene Li)

高度表策略顧問公司(Altimeter Group)創辦人,曾任弗雷斯特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副總裁;曾獲選《快速企業》(Fast Company)雜誌「2008年12位最有創意人士」(The 12 Most Creative Mindsof 2008)以及「2009年科技界最有影響力的女士」(The Most Influential Women in Technology 2009)。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地下室到演唱會都不卡!台灣大哥大如何解鎖全場景、有感升級的5G體驗?
從地下室到演唱會都不卡!台灣大哥大如何解鎖全場景、有感升級的5G體驗?

5G開台邁入第五年,戰場早已從「誰有5G」轉向「誰的5G好用」。夜市、演唱會、地鐵、商圈——這些人潮洶湧、訊號最容易卡頓的地方,才是檢驗網路品質的真實考場。要打造真正有感的5G體驗,靠的不是技術名詞,關鍵在於能否把網路資源變成看得見、用得到的流暢速度。

台灣大哥大擁有最大5G黃金頻寬,以及高覆蓋率的NRCA載波聚合領先技術,為網路傳輸佈局暢行無阻的地圖,打通每一個收訊死角,再加上OpenSignal權威認證背書,不僅是技術成績站得住腳,更讓用戶日常生活使用有感提升。

全台獨家最大頻寬100MHz,讓5G跑得快又穩

要解析5G效能優劣,關鍵在於「頻寬」配置。頻寬就像道路的寬度,直接決定數據傳輸的承載容量。頻寬越寬,越能支撐大量用戶同時連線,確保下載、串流、直播等應用維持順暢體驗,避免因流量壅塞導致服務中斷。簡言之,頻寬就是撐起網路用戶體感的關鍵。

台灣大哥大目前在全球主流5G黃金頻段3.5GHz上,獨家取得全台最大100MHz頻寬資源,達到頻譜配置的頂規水準。實測結果顯示,在理想條件下,此頻寬配置可擁有高達2Gbps下載速率。

1216001092_53M.jpg
圖/ shutterstock

同時,台灣大哥大也已在全台超過2,000處熱點完成5G黃金頻段基地台升級。因此即使遇到夜市商圈、大型演唱會、跨年活動等高密度人流聚集場景,當用戶數量暴增、頻寬需求激增時,完整的基礎建設布局仍能確保訊號不中斷、網速不卡頓。

打通收訊死角,體驗有感不只是口號

除了速度與流量,5G還有一項棘手難題——涵蓋死角與訊號穿透力。特別是在室內深處、地下室等場域,即使該處已有5G涵蓋,實際使用仍有可能無法完全避免的卡頓或不穩狀況。

原因在於5G高頻段雖速度快,但穿透力弱,容易因手機功率有限而發生不穩定的情況。對此,台灣大哥大結合700MHz低頻段的穩定性優勢,以互補式的高低頻協作架構,強化訊號深度與廣度。換言之,在戶外大場景跑得快,在室內密閉空間也能收得到。

NRCA自動切換最佳頻段,上網不怕訊號塞車

台灣大哥大的核心技術優勢,還有NRCA(New Radio Carrier Aggregation)載波聚合技術;NRCA讓行動裝置能同時使用多個頻段上網,如同多車道高速公路,讓資料流在不同頻段間靈活切換,兼顧高速率與深度覆蓋率。當某一頻段出現壅塞,系統能自動將資料流量轉至其他頻段傳輸,以提升整體承載效率與傳輸穩定性。

自2021年率先佈建高低頻NRCA,目前已有超過六成基地台支援這項技術,有效壓縮延遲、提升連線穩定度、強化訊號覆蓋與穿透。此外,合併台灣之星後,台灣大哥大更將全球主流5G黃金頻段3.5GHz的60MHz與40MHz頻寬合併,打造業界最大100MHz,為全台唯一同時整合5G高高頻與高低頻NRCA的電信業者,在5G網路體驗與穩定度領先同業,達到頻譜配置的頂規水準。

隨著短影音、直播、雲端工作等即時傳輸需求爆炸成長,用戶對「穩定滑順」的網路依賴不斷提高。台灣大哥大領先的NRCA載波聚合技術,正好回應用戶需求,無論是在捷運上滑臉書,還是在人聲鼎沸的夜市直播吃美食,都能享受多場景流暢切換的優質5G體驗。

2334636029_63M (1).jpg
圖/ shutterstock

優質有感體驗,經國際權威OpenSignal認證

根據國際第三方認證機構OpenSignal於2025年6月公布的行動網路體驗報告,台灣大哥大在「可用率」、「5G影音體驗」與「整體影音體驗」三項用戶有感的指標上獲得第一名。所謂可用率,意指用戶隨時隨地都能連上網路,關鍵時刻訊號不缺席,不論身處室內或移動場景,都能穩定連線不中斷;同時,良好的影音體驗指標,則代表用戶在觀看影片、雲端會議或滑短影音時,能享有畫質流暢、連線穩定、不易中斷的完整體驗。OpenSignal向來以實測數據為依據,其認證結果可視為對 5G 體驗品質的權威背書。

今年第一季,OpenSignal也針對合併電信後的網路表現進行評比。自2023年底台灣大哥大與台灣之星完成合併後,其在涵蓋體驗的評分顯著提升,並在品質一致性指標上維持82~84%的穩定水準。相較其他合併案例,台灣大哥大是體驗提升幅度最大、整體穩定性維持最佳的合併業者,顯見其網路品質、營運韌性與整合效率。

5G技術是否能成為使用者真正信賴的基礎,關鍵在於能否在生活場景中「被感受到」。台灣大哥大以完整的頻寬資源、彈性技術架構與佈建策略,從速度到穩定、從戶外到室內,打造順暢5G體驗,可期待在這場長期5G競賽中,成為用戶最仰賴的行動網路選擇。

有關更多相關資訊,請查詢網站:https://www.taiwanmobile.com/content/event/nrca/index.html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