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公司市場估值超過10億美元,似乎是像中樂透一樣令人欣喜若狂的事。但實際上,當你仔細核對中獎號碼,卻會發現竟然還是差了那麼一號。包括Twitter(85億美元)、LivingSocial(50億美元)、Dropbox(40億美元)、 Square(32.5億美元)、Spotify(30億)、 Airbnb(25億美元)、 Pinterest(15億美元)等不勝枚舉的新創公司,市場中已有愈來愈多的10億美元俱樂部成員, 但如何順利從10億俱樂部順利升級,則是這些公司共同的難題。
這些公司要擔心的議題有許多。首先要考量的是併購相關事項。當你是市面上最貴的產品時,只有少數的公司有能力能購買你。蘋果、Google、或是Microsoft可能是能在不損傷公司元氣前提下出價購買這些價值數億美元,屈指可數的幾間公司。True Ventures合夥人Jon Callaghan直言不諱地指出,「當新創公司的估值增加,它擁有的選擇必定減少。且如果一間公司的估值已超過10億美元,在經營上它必須有絕對完美的執行作業」。
再者,有些公司的市場估值可能會隨其收入與成長狀況而有所調整。當這些公司被認定是被市場高估時,他們可能別無選擇,只能進行所謂的流血融資(down round investments),讓私募資金以低於前一輪融資的估值定價之。如此慘烈的事就曾差點發生在線上音樂串流服務Spotify身上。
市場估值較高的新創公司也可能在吸引人才的方面遇到阻礙。試想,一位工程師在一間公司由1000萬美元成長至10億美元之前就加入,那麼他便有機會可變得非常有錢。但如果這名工程師加入一間已值10億美元的公司後,該公司卻可能必須下修市場估值呢?這樣的情形,對任何人來說似乎都不太有吸引力。
種種未知卻可能發生的難題,都是新創公司前途的未爆彈。獲得10億美元俱樂部的會員證,似乎真的不如表面上看起來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