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結起來,媒體對iPad 沒有生產力的認知其實就是:沒有鍵盤、沒有手寫筆。 ****
#
但有趣的是,當媒體把平板視作是一台只能消費內容的娛樂設備時,企業卻在擁抱平板
當然,企業積極引入平板,並不一定代表平板就有內容創造力,但是,企業並不是慈善機構,沒有理由買台平板給員工當玩具*。
但是,其實關鍵不在 。因為結合了鍵盤之後反而會犧牲平板的「行動生產力」。
#
鍵盤的確能為平板帶來創造內容能力,但犧牲了行動生產力。
#
也許覺得「平板只是玩具」的朋友,會覺得筆者上述只是個人經歴,一般企業並不適用。但是,在蘋果的官方網頁 裡還有更多的例子,例如Crank Sports 用平板當POS系統,Crescent Construction Services 用更專門的軟件在做著筆者相似的工作。更有像台灣長榮 這樣把平板視作為行動終端設備,由機師的資訊到空中小姐的服務管理,均由平板處理(影片 )。而且,還有有一大堆ERP 公司,也在為 iPad 優化資料庫的版本,例如Tableau
Construction Services的員工利用iPad就可 單手輸入資料,並即時同步到伺服器。 圖片來源:apple.com
#
根據研究 ,初學者需要10–15個學習時(Learning hours)(平均約3–15天)才能初步掌握高級的打字技術「盲打」(Touch Typing),屆時打字速度約每分鐘15字。而我們今天常用的 QWERTY 鍵盤,也不是一項有效率的輸入工具,而是上世紀機械打字機的產物
但是,進入了行動的世紀,我們的創造力不應再被墨水和桌子所囚禁。
#
平板有電腦完全不能相比的優勢:更多的變化、更多的行動力、更多的可能性。
電腦與行動裝置處理個人相關查詢(Personal Query Relevance)的主要分別。 圖片來源:microstrategy.com
但在平板上,只要有足夠的軟件,觸控螢幕可以變作很多種類的輸入方式
但是,由於觸控螢幕的強大適應性,我們仍然可以在沒有桌子的環境下輕鬆的輸入資料,甚至打字。
平板的鍵盤可以按著不同的情況改變面貌,圖為能讓用戶在無桌面情況下打字的分離式鍵盤。
#
再進一步呢?就是不同的應用軟件,可以在不同的介面上帶來不同的創造方式:也許平板的內容創造能力仍然不夠強大、不夠專業,但是平板有著比電腦更方便的多媒體創造力。
****
****Numbers for iPad 會自動偵測欄位的資料,顯示相應的鍵盤 layout。**
iMovie可以讓iPad同時進行劇本創作、拍攝、剪接和後整。
台灣著名攝影師陳德志(黑麵)就在其 Facebook 上與網友有這樣一段有趣的對話
也許大家仍然會覺得 iPad 的鏡頭不夠專業、效果不夠多。但這仍然是創作。最少,對於不少中小企來說,他們需要的只是拍一段影片上 Youtube 上宣傳,甚至只是要把一些現場情況直接附載在報告裡,而不是要爭奪最佳影片獎。對於父母來說,他們需要的只是拍一段孩子的片段,而不是要讓孩子成為最佳男主角﹣﹣只要能為世界帶來一點新的意思,就是創作。
#
說穿了,平板創造力工具正正是一個未被開發的處女地、是一個商機處處的藍海!
Paper for iPad 讓平板成為一個很好用的繪畫工具。
要增加平板生產力的方法,不是給它一個鍵盤、給它一支手寫筆,而是給它寫一個好用的App。
最後,Business Insider 也刊登過一篇「10 Ways People Are Using The iPad To Create Content, Not Just Consum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