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工科的邏輯思維,改變會計產業的惡性循環
用理工科的邏輯思維,改變會計產業的惡性循環
2012.11.21 |

周建宏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現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全球資本市場部主持會計師/財務報導諮詢顧問服務部主持會計師/金融產業服務部合夥會計師,曾任PwC New York GCMG partner、PwC San Jose Assurance manager等職。

每到報稅、查帳旺季,即使時針指向午夜,站在人車已然稀少的十字路口,抬頭一看,台灣的會計師事務所裡,必定依然燈火通明,窗口裡無數的會計師們正靠著咖啡因熬夜加班。

「我曾在報稅旺季時,試著請主管每天11點晚點名,結果發現直接算已經回家的人還更快,」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周建宏無奈地笑道。會計師產業不但工時長、壓力大(必須驗證公司財報是否符合規定)、風險高(客戶的帳千奇百怪,又不能判斷錯誤)、變化快(法令不停更新,必須隨時增長專業),而且收費水準比起國外偏低,讓台灣的會計師無法平衡工作與生活、流動率高。

人員流動率高,代表事務所的招募、訓練成本高;資深人員不足,工作負擔重、品質較低,便無法對客戶提高收費;公司無法提升薪資水準,又造成高流動率。面對這樣的產業惡性循環,各事務所無不渴望改變,這也是周建宏此次被拔擢為營運長的主因:公司希望借助他創新、突破的思維,做出改變

邏輯思維、釐清混亂,用思考力搶攻市場
在習於遵循規定的會計師產業裡,周建宏笑說,自己從來都不是喜歡守規矩的人,甚至可說是樂於挑戰舊規、衝撞不合理的「怪胎」。然而,也正是因為這個特質,讓他在過去數年來,擔負起資誠審計部門大多數的新產品開發與行銷,並屢創佳績。

從2003年因應沙賓法案(Sarbanes Oxley Act,規範會計師事務所不得同時從事同一客戶的審計與非審計業務,造成事務所的客戶大洗牌)推出新商品;2006年因應「34號公報」衝擊金融業而順勢推出商品;到輔導企業轉換至美國公認會計準則(US GAAP)的顧問,周建宏都至少搶下全台50~60%的市占率。唯有在企業接軌國際會計準則(IFRS)的市場上,由於政府規定輔導顧問必須與會計認證結合,因此僅維持過去資誠約25%的認證市占。

大學念物理系的周建宏,思考方式深受科學邏輯的影響。**面對問題,他要求自己必須抽絲剝繭、釐清混亂,追根究柢直到找出根源。這套思維方式,也是他屢屢攻下新市場的致勝關鍵。

** 周建宏表示,構思新產品時,他首先會分析「有沒有市場?客戶是誰?」其次是思考「現有人力能不能做到?」如果做不到,是應該找新人,還是訓練既有成員?第三步,則是「如何行銷包裝、把自己推廣出去?」第四則是「透過簡報等方式與客戶互動,產生對商品的信心。」最後,如果商品在國外已有成功案例,還要思考「如何引進國外資源?」

以34號公報為例,它規定公司持有或發行的金融商品,不能再參照歷史成本,必須以公平價值(fair value)衡量。也就是說,如果公司投資的商品大幅跌價,過去只需以「買進的價格」入帳即可,但現在必須認列損失。周建宏分析,34號公報首當其衝的,就是金融業和轉投資較多、喜歡避險與財務操作的大公司。於是,他找出潛在客戶,一一研究它們的財報,思考這些客戶會面臨的問題,以及必須如何設計新商品。

接著,他開始評估當下的人力結構,能不能達成商品的需求。資誠無疑擁有會計專長,但還缺乏對金融商品的專業,因此他從國外找了具備金融專長的小組,再加上熟悉企業專案管理,以及擅長以財務工程計算「公平價值」的專家,在資誠內部組成一個菁英團隊,專門推動34號公報的新商品,並開始對潛在客戶簡報,最終攻下廣大市占率。

在會計事務所服務普遍同質化的現在,周建宏這套因應法規變化、推出新產品的方式,甚至已經開始被競爭對手模仿、複製。

發掘問題、打破積習,用執行力變革未來
接任審計部門營運長後,周建宏期望也能運用相同的邏輯思維,深入產業問題根源、推動變革。上任前,他花了兩個月與超過50位合夥人一對一面談,結果發現許多人都提及類似的問題:員工離職率高、工作負擔重、對手低價競爭等。

周建宏分析,會計師工作負擔重,「但其實有70~80%的時間在做瑣碎、例行的事務,剩下的才是專業判斷。」因此,**他計畫調整工作結構,將例行事務標準化,交由專人負責,好讓會計師能夠投入更多時間、心力在高附加價值的專業判斷上,以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

** 同時,周建宏也希望減輕同仁25%的工作量,禁止嚴重加班,推動「晚上10點以後不准工作」的規定。他估計,在調整工作結構後,只需增加5%的人力,即可達成與過去相同的工作量。

此外,過去事務所的團隊裡,大家的工作都差不多,「但每個人專長不同,有人擅長開發業務、有人喜歡專業工作,」周建宏認為應調整同仁的工作比例,也同時刺激成員發揮自己的專長。因應這項變化,他甚至也預計改變績效考核制度。

種種行動計畫,都是希望提高人員穩定度,從而提升工作品質與服務水準,如此才可能提高客戶收費,找尋更多人才、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以增加附加價值……將產業的惡性循環,改造為良性循環。

把問題抽絲剝繭後,答案已經浮現,但能否做到,執行力是決勝關鍵。」周建宏坦承,過去最多帶領的40人的小部隊作戰,這次領導審計部門1600人,規模大上許多,結構改革能否成功還無法預期。但他相信資誠「可愛、可貴的互補文化」能強化自己不足的部分,實現願景:讓每一位同仁都能樂在工作、有成就感,並且驕傲自己身為資誠人。

「只要有面對問題的勇氣、非做不可的決心,就沒有做不到的事,」周建宏說。

資料來源《經理人月刊No.80》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