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創業者近來有些不悅,因為科技界創業傳奇不若以往劇本演出,許多新創業者並沒有那麼成功,更多的是必須在創業初期擔更多責任、產生更大的影響力、以及賺大錢的潛力。
不幸的是那些不知道Python和PHP有何不同的人,因為創業者永遠都在找工程師;其實,科技產業還有一大部分的工作並不需要會寫程式,另外還需要能設計產品的、能和客戶溝通的、會寫文案的、可以和媒體溝通的…等非科技屬性的員工。如果你有興趣加入科技新創業者,卻不知道怎麼寫程式,可以考慮下列五種角色:
1. 服務 (Support)
以服務之姿加入是相當好的方式,尤其當你是個剛畢業的新鮮人;需要回應客戶、幫忙協助解釋如何使用產品、處理政策問題(例如違反服務條款),以及決定如何處理回饋意見,因為是第一線接觸客戶的員工,因此在改善公司產品方面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名稱可能因公司有所不同,有的是客戶營運(User Operations)、客戶倡議者(User Evangelist)等。
2. 社群經理(Community Management)
在每一家公司,社群經理需要做的事情多少有些不同,不過主要任務都是為了要讓使用者愛上公司產品。通常一家成長中的公司,會透過社群媒體操作活動、創造內容、鼓勵使用者給與回饋意見;小型新創業者的社群經理和服務通常是同一個人負責。
3. 公關行銷(PR and Marketing)
根據新創業者的公司大小,公關和行銷可能是同一個人負責、或是分為兩個不同部門;工作內容是把公司產品帶給新客戶,或是為產品打造一個超讚的體驗;新創業者的行銷預算少,所以不可能登上超級盃這樣的大廣告,最好要嘗試創意方法,可以用小預算創造大效果。
4. 業務發展(Business Development)
你最喜愛的那些產品,有超酷的特色,通常是因為有業務發展部門的推動,想想為何Square可以在星巴克提供服務?為何在Twitter網站推文就可以得到美國運通卡的省錢點數?都是因為業務經理的奔走談生意,將兩家業者的服務拉在一起,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成功的業務會奮力不懈地追求新機會。
5. 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
顧名思義,產品經理是負責設計產品的人,這個角色必須將許多混亂的元素組合,挑出最好的產品外觀、設計流程、讓設計師和工程師協同合作、和行銷人員討論如何向消費者推出新產品,這個職位不一定需要理工背景,例如Google習慣找資訊背景、Zynga就會找MBA背景(當然,這兩個例子都已經不是新創業者了)。
如果你不知道從何開始,可以考慮實習,藉此知道何種工作才適合你。記著,就算不會寫程式,也不要因此阻礙了想要進入新創公司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