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RFID汰換有危險的鷹架(一)
透過RFID汰換有危險的鷹架(一)
2012.12.05 |

透過科技在鐵桿貼上一小張RFID標籤,紀錄著每一根鐵桿的「使用履歷」,只要透過RFID讀取器掃一下,就能適時維修、汰換有危險的鷹架。

在雲林麥寮的六輕工業區,水泥車、挖土機進進出出,頭戴黃色安全帽的工人揮汗如雨,正在搭建20公尺高的鷹架,為了擴廠做準備。在六輕工業區所使用的鷹架中,約有六成都是來自彰化員林的鷹架大廠得貹公司,它們製造、販售、出租鷹架,供給全台灣的工地。

成千上萬、外型一模一樣的鐵桿,在得貹的員林總公司內堆疊擺放,這些鐵桿一根重達兩公斤,透過物理力學堆疊,讓工人能在高空作業,若是強度上有一絲絲瑕疵、破損,就會導致鷹架垮台,關係著工人的性命安全。

紀錄鷹架設備的使用履歷,應該是再重要不過的事,但過去卻只能透過貼標籤、肉眼辨識、經驗值⋯⋯來進行管理,缺乏制度化的系統,也讓工安問題成為隱憂。

**鷹架租售服務供應商得貹公司正透過科技解決這個問題。它們在一根根鐵桿貼上小小的RFID****標籤,紀錄著每一根鐵桿的「使用履歷」,包括何時製造、使用次數、維修紀錄****⋯⋯****,只要透過RFID****讀取器掃一下,就能適時維修、汰換有危險的鷹架。

** 將傳統產業結合最新科技的推手,就是得貹公司董事長的兒子賴柏全。穿著襯衫、戴副眼鏡的他看起來相當斯文,大學念電機,並在澳洲拿到工業管理碩士學位,他的同學許多都在竹科吹冷氣做白領工程師,賴柏全卻選擇投身父親的鷹架事業,在工地中風吹日曬。

打造i-Safety軟體平台
賴柏全三年前從澳洲留學回國,就和哥哥聯手經營父親一手創立的鷹架事業。哥哥負責公司營運,台灣、中國兩頭跑,賴柏全則以電機、工業管理專長,發現RFID技術最適合用來管理為數眾多的鷹架設備,於是開始著手研發。

「台灣真的很少人關心工地安全,但我不想做良心不安的事,」賴柏全說,鷹架在台灣是紅海產業,削價競爭嚴重,很少人注重最根本的安全性,甚至政府也沒有用高標準來看待這個問題。「但這東西是人在用的,」他強調,安全,絕對是最基本的要求。

賴柏全運用科技專長,和鷹架產業做了巧妙的結合,創新的想法更在2009****年獲得工業局補助。去年開始小量**嘗試在鷹架設備貼上****RFID****標籤,並以外包的方式打造i-Safety****軟體平台,讓客戶能夠查詢鷹架過去的使用資料。

** 然而,鷹架的金屬材質以往對RFID訊號會產生相當大的干擾,無法辨識。而得貹公司也沒有足夠的資訊人才,只有賴柏全和一位和負責IT的同事,小小的兩人團隊,足足花了兩年的時間重複研究和測試,才成功克服金屬物體對RFID的干擾問題,將辨識穩定度提升到99%,並將感應距離提升到兩公尺,如此一來才能用最輕鬆的方式,掃描到鷹架上的RFID標籤。

鷹架產業最重要的是設備安全和強度,所以使用者應該確實掌握設備是何時製造、被使用幾次、在哪裡被使用,才能控管安全品質,」賴柏全說,如雲林麥寮工業區是鷹架重度使用區,「那邊是海埔新生地,所以鷹架鏽蝕特別嚴重,更需要控管!」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No.213》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