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國際科學展第一特獎
英特爾國際科學展第一特獎
2006.06.01 | 科技

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耶,真是不想出鋒頭!」這天,台北市的傍晚突然下起大雨,師大附中女生趙依祈撐著雨傘,穿梭在校園大樓間,突然看到穿堂的跑馬燈,寫著「恭賀趙依祈獲得英特爾國際科學展第一特獎……」停留十秒,仔細看完內容的她,又快步走回圖書館,跟同學一起念書。
研究「人面蜘蛛借調整絲基因表現及網結構促進捕食效率」的她,除獲得一個由美國獸醫協會頒發的特別獎外,還贏得大會第一特獎(不分類別)以及動物學類的第一名。不僅如此,她更拿下Seaborg SIYSS大獎,十二月將受邀到瑞典諾貝爾獎(Nobels Prize)頒獎典禮觀禮,成為台灣首位獲此殊榮的高中學生。
拿到大獎的趙依祈,頒獎典禮才剛結束,台北時間凌晨六點就打電話回家報喜,讓在國中教數學的媽媽,高興得不得了。「她是個充滿熱情與自信的女孩,評審都很喜歡她的態度,」擔任指導老師一年多的附中實驗研究組長黃淑芬與有榮焉地說。
這項實驗,研究的是「蜘蛛絲」與「食物」之間的關係。趙依祈表示,會選擇人面蜘蛛,是因為它是台灣樹林中,體型最大的蜘蛛,視力不好,只能在樹林中結網,靠它捕獵、交配等。
為了要有效捕獵,蜘蛛會因為連續出現的獵物,而調整蜘蛛網的形狀。
例如,趙依祈餵蜘蛛吃蒼蠅跟蟋蟀,一直吃蒼蠅的蜘蛛,它吐出來的絲,面積、網眼都會比較小,同時絲的數量、黏性與張力也會比較差。未來可藉由這個發現,用食物改良蜘蛛絲的特性,讓它應用在手術線以及防彈背心上。

家人無悔支持不給她壓力

趙依祈的「蜘蛛學」,其實是從四年前開始。那時她們全家人到郊外踏青,她幫哥哥抓蜘蛛,回家後,兩兄妹就一起做簡單的行為觀察,從結網、捕食、交配到生育等,「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喜歡上蜘蛛,」笑起來有個酒窩的趙依祈說。
國二開始,趙依祈即以蜘蛛為研究對象,參加一連串的科展,第一年,小小年紀的她,就拿到全國第一。
為了這次實驗,趙依祈從野外抓了六十隻蜘蛛回家,家裡的三個樓層,客廳、自己房間與儲藏室全讓給她養蜘蛛,每個牆角都是蜘蛛網,家裡弄得亂七八糟。本來非常反對的父母,卻被自己女兒的認真所感動,決定跳進來幫忙。
為了邊做邊修正方向,每個星期五,她常常得請假,自己搭車到台中,拿著筆記找教授討論。甚至同學在畢業旅行時,她都得到台中忙完後,再坐車到台東跟他們會合,到飯店時,已經是凌晨一點了。
「我當然想放棄過,也曾經大哭過,」趙依祈睜著大眼睛說,「但是一想到自己的數據,跟教授有共識,就很開心,找到繼續走下去的動力。」最後三個月的集訓期,光是她的海報,就修改了將近二十次,研究摘要也花了兩個星期,「那段時間真是煎熬。」
到國外參展能否得獎,實驗結果不是唯一,還得通過英文簡報的考驗,必須在十五分鐘內,把重點講清楚。因此,除了跟其他參賽同學一樣,找了家教練習外,由於兩年前,趙依祈的哥哥也參加過這項比賽,因此在評審前一晚,特地從芝加哥(Chicago)趕到印地安納波里斯,跟妹妹傳授對答的技巧。
「媽媽沒有寄望我一定要得獎,」一向獨立的趙依祈,雖然在班上功課不是最好,但懂得學習「放手」的父母親,卻讓她在動物世界裡,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誰能保證,台灣下一個的諾貝爾得主,不會是這位令人喜愛的女孩呢?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