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桌上現在有兩個數字,一個是83,一個是12。
前一個數字是SocialMediaExaminer.com網站2012年發布的「 Social Media Report」,在這份報告中3800位受訪的行銷人員中,有83%的人認為社群媒體對於他們的企業非常重要;後一個數字也2012年的調查,不過是由資策會FIND所發布的,台灣整體服務業(中小企業有8成是服務業)透過社群行銷來加強品牌或商品曝光 約僅有一成以上(12.2%)--這樣的落差顯示了認知與實際行動上的巨大落差。事實上, Social Media Report中的83%比起前一年也掉了7%,顯示部分行銷人員對於社群行銷究竟是否適合他們的企業開始有點動搖。但為什麼呢?
Adobe公司曾發布的調查裡就顯示,52%的行銷人指出,無法衡量從社群媒體而來的ROI(投資報酬率)是他們最大的挫折來源。但如果只是不能衡量似乎還只是小事。著名的調查機構Forrester分析了2010年的線上零售資料,並且試著想了解到底有多少生意是從社群媒體而來,結論,呃,很不漂亮,總計只有不到2%的訂單是來自社群媒體的購買者(相對的,來自搜尋、EDM的轉換率最高)。換言之,似乎是這樣的,社群媒體可以幫忙增加品牌認知、可以幫你增加新的潛在顧客,甚至可以幫你做線上客服,但就是無法幫你賣東西。
Forrester的報告真的太糟了,但看看以下這個來自華爾街日報的報導:
玩具商Step2's聲稱,透過 PowerReviews這個工具的使用,來自Facebook導入的流量增加了135%,而收益則增加了300%!
哪一邊才是對的呢?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Likeable Social Media》(中文書名:「讚」起來,開始拉攏顧客變粉絲)的作者 Dave Kerpen就指出,問題並不在於能不能衡量,每年仍然有數以百萬的行銷花費在廣播、報紙、電話薄黃頁與廣告傳單上,事實就是有人會賺有人不會賺,問題在於你有沒有用對方法去經營這個新的集客平台。你有花了足夠的時間去產生有意義的結果嗎?還是相反的,你花了夠多的時間去讓你的粉絲遠離你(毫無顧忌的拚命在粉絲頁上推銷你的產品)?
Dave Kerpen指出,社群媒體,與其說是一個銷售平台,其實更像是一場雞尾酒會,在這裡面最得體的行為是傾聽、說故事、問問題,並且讓自己看起來有趣,而絕不是推銷東西。諷刺的是,如果企業真的這樣做了,反而能得到真正的回饋。
所以,對於那些仍然在抱怨粉絲頁「成效不彰」的商家來說,以下是我們的小小建議:
1.****注意優先:這真是廢話,但對於那些只想在社群媒體上賣東西的人來說就不是。你該擺第一的是吸引潛在顧客注意。分享有意義的內容、舉辦一些競賽來建立你在所屬產業的識別度。
2.****建立信任感:建立社群的信任是最重要的事情。建立信任就像每天都要發送的報紙,人們信任你並不只是因為你給了他們內容,還有類似「每天都會出現」之類說到就要做到的承諾。
3.****別忘了照顧忠實客戶:行銷的鐵律之一是,保持現有客戶的成本永遠比取得新客戶要便宜,Dave Kerpen建議(雖然感覺像是開玩笑)你可以標示,只要有在你的粉絲頁按讚來店一律九折,這除了會吸引你的客戶注意,也會讓他們幫你介紹更多人。
來源:dcplus數位行銷實戰家
網址:www.dcplus.com.tw
數位廣告媒體完整介紹:【企劃與組合策略】、【綜效分析與提昇】、【操作與優化應用】
4/29(一)《數位廣告專家入門實務》—從實務理論、到案例分享、再到媒體企劃分組練習,一次學會數位廣告媒體企劃!
最後40名,立即報名:http://www.bnext.com.tw/edm/2013neo_talent/04Medi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