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每一個人的績效,都是由競爭者決定的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每一個人的績效,都是由競爭者決定的

張忠謀與台積電故事的上半場,許多人都很熟悉。

1986年,張忠謀應當時總統府資政李國鼎之邀,離開美國的高薪事業,來台成立台積電,開啟全球首創的晶圓代工business model。二十多年來,幾乎全世界的IC設計公司都成為它的客戶,市占率逼近50%,最熱賣的iPhone和iPad裡,都藏著台積電的產品。

國內外商學院紛紛研究起台積電的企業案例。有人推崇它的「開放式創新平台」,有人說「虛擬晶圓廠」(Virtual Fab)的商業模式是關鍵,還有人認為e-Foundry的服務系統最重要。但張忠謀說,「這些都不是我認為的重點。」技術領先、生產製造能力領先、客戶信任,才是公司屹立不搖的關鍵。

當台積電聲勢正如日中天,2005年,張忠謀交棒執行長大位,僅擔任董事長,寫下完美的句點。

下半場的開始,大家也都不陌生。2009年初金融風暴正烈,台積電亦發生勞資爭議。「這是我做過最困難的決定,」6月,張忠謀宣布回任執行長,他認為,公司應該重拾成為世界級企業的雄心。

原來已淡出舞台的張忠謀,幾乎是以數倍於以往的速度與幅度,大步向前。他一反當時消極保守的產業氣氛,大舉提高資本支出、增加研發預算,甚至親自飛國外拜訪客戶。隔年,台積電營收、獲利都創下新高;今年,台灣所有IT產業都不敵三星的凌厲攻勢,唯獨台積電依然保持領先。

為什麼,台積電能成為台灣唯一、從創立第一天起,就穩坐「世界第一」寶座的企業?

「我的經驗和習慣,是『做世界級領導者』!」81歲的張忠謀輕描淡寫,卻不容置疑:「我還有雄心!」

產業競爭:高績效,是強悍對手逼出來的

**Q:台灣的IT產業最近陷入一種迷惘,因為許多舊的business model(商業模式)過去了,但新的model又還沒找到。我們好奇的是,為什麼台積電可以靠單一的創新商業模式,二十多年來都保持領先?
**A:台積電的商業模式,雖然不算是「旭日初昇」,但絕對是「如日中天」,從愈來愈強大的競爭者相繼投入,便可窺知一二。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提供的是fundamental technology(基礎科技),無論IT產業怎麼變,都變不出這個基礎之外。以前,電腦需要半導體;現在,雲端技術、手機、平板電腦,更需要半導體;台積電,就站在半導體的中心!

**Q:其實做晶圓代工的業者並不少,但為什麼台積電能愈做愈大?
**A:對!更明確地說,是競爭者愈來愈多,而且新競爭者比舊競爭者強。

**Q:新的競爭者是指Intel?
**A:Intel只是選擇性的進入代工市場,但對我們來說卻是很大的「陰影」。因為很多倚賴我們的客戶們,其最大的競爭者就是Intel。但是三星不一樣,它是全力以赴要進入這個領域。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技術的領先。

假如我們技術跟不上了,客戶只好去找Intel代工,但找自己的競爭者代工,無異是「與虎謀皮」啊!同樣的,若客戶去找三星代工,就算不是與虎謀皮,亦是「sleeping with the enemy」,可說是「與狼共枕」。

**Q:台灣業者在幾個主要的競爭領域都輸給了三星,所以我們特別關注台積電跟三星的態勢。
**A:打不過三星的產業,通常是一開始就處於劣勢。但是,我信心相當地高!我對三星比對蘋果(Apple)更熟悉,我知道它們的弱點與強項;而且,台積電選擇的,是我們最擅長的半導體技術與生產。在這個戰場上,我不認為我們會處於劣勢。

Q:台積電的經營模式一直都很專注,但是每個階段又都有些改變。您怎麼決定,每個時間點要做什麼樣的改變,才會有好的結果?
A:我給你一個簡單的答案:每一個人的績效,都是競爭者決定的。我打橋牌的資歷比進入半導體更久,如果你打橋牌,就知道橋牌能打得多好,完全由競爭者決定。畢竟,打橋牌的目的就是贏,如果對手能力平平,不用花太多心思就可以打敗,你的水準也只是平平;假如跟技術很好的人打,你的水準也會提高。

Q:這樣我們就要追問,關於三星這個對手,您怎麼看?台積電這幾年的動作,是不是也跟它們有關?
A:(笑)跟三星這個對手,是Battle is still on-going(仗還沒打完)!我跟同仁講,你們不要以為,公司以前的表現很好,你們已經相當了不起了!現在,我們的對手變了,是很強的競爭者!不只是三星,還有薄紗後的競爭者英特爾,它們都很強!但我相信我們的同仁,一定會盡力提高水準。

但是,提升個人能力還不夠,還要提升team work的能力,華人喜歡做個人英雄,反倒韓國人和美國人都是很好的team worker。一個公司表現好,是因為團隊的表現好,不是光靠幾個天才。連賈伯斯(Steve Jobs),我都認為他在創意(creativity)上的成功,個人只有一半功勞,因為沒有另外一半的團隊合作,他的創意不會成功,蘋果也不會成功。

**張忠謀的管理講義
****DOs
**1.要有雄心,才會積極投資,不會消極守成。
2.要參與世界級競爭,習慣做世界級領導者。

**DON’Ts
**1.「創新」不只是「做出了不起的發明」,而是「勇於改變」。
2.員工不能崇尚個人英雄主義,要重視團隊合作 。

出自 經理人網站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