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台灣網路產業的發展,PChome董事長詹宏志有許多的期待,似乎也有不少的憂慮與急切。在去年出面籌組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並接下理事長一職之後,除了在去年底發起成立的誓師大會,並邀請馬英九總統親自出席力挺網路業之外,他也要求TIEA理監事會成立四大工作小組,詳細分工並每月親自召開工作會議,希望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凝聚產業內的共識,也加速台灣網路產業的推動。
為何詹宏志對於台灣網路業的發展如此的急迫與焦慮?他認為台灣網路產業的發展現況並不壞,而且,因為台灣在全球PC製造業的獨特地位,也應有發展大型網路產品或服務架設的能力優勢。但政府缺乏對網路產業整體的策略思維,民間企業也缺乏投資的勇氣,所以從1998年之後,台灣網路產業出現「失落的十五年」,目前這產業是在「吃老本」。
因為這樣的急迫感,詹宏志最近頻頻接受專訪,包括上週六(2/23)才在TechOrange刊出的「沒有趨勢可以,但不能沒有未來」和今天(2/25)在工商時報的訪談。專訪中詹宏志不斷大聲疾呼政府要能夠正視「網路是台灣下個階段,要在全世界整個分工上擁有角色、擁有力量最關鍵的因素」,他期盼台灣投注在網路上的政府資源、教育資源和社會上的資金,能夠相對增加。他認為「資金、政策、教育資源等,只要重心往網路的方向移動,台灣所有產業,製造業、服務業、農業……全部都會活過來。」
詹宏志認為台灣在國際網路產業上可以扮演相當份量的角色,因為目前台灣從硬體連接服務的這個大趨勢方向上,還具備發言權。全世界創新硬體,不管是智慧型手機、平板或任何新硬體的製造生產過程,都還很難脫離台灣的網絡關係。他表示「當網路產業持續發展,我認為以台灣在硬體開發的能力,在全世界會有新的發言權。」
另外,他也認為台灣人口密集度和教育程度,有機會成為一個對網路依賴最深的,揭示未來生活型態樣貌的「原型社會(prototype)」。他說自己曾看過 Google 的內部研究中,他驚喜發現Google認為全世界開發電腦產品能力最好的公司是華碩,開發智慧型手機相關產品的是HTC。既然在全球頂尖的Google眼中,台灣有這樣的地位,那我們應有能力做全球創新Device的來源。「一個Device對上一種生活方式的服務內容,那麼台灣就會成為我說的未來生活型態的原型社會。」
除了對於網路產業發展的策略期待之外,詹宏志也認為在目前的現況中,政府法令對於網路產業發展造成許多不合時宜的綑綁與牽制,他認為「歷史上任何時候,創新技術一開始對社會都是衝擊,但這些衝擊在社會的討論和折衝後,都會產生好的結果。」,但台灣法令與執法者對這個的理解實在太淺薄並嚴重落後。
他個人也對政府提出了二個具體的建議:一,國際上已經發生,已經證實對經濟活動有利益的創新作法,台灣都應該立刻全部開放。二、是對所有創新作法,應該要給一個可以溝通的政府部門窗口,讓創新者知道可以怎麼做,用積極健康的管道去面對這些創新。
從專訪中可以強烈感受到,詹宏志深切希望政府能明確標舉網路產業為台灣的關鍵性策略產業,並希望透過這個標舉,讓政府每個部會都能檢討現有的計畫和法令,並進行整合,為台灣網路產業佈建一個友善、有利的發展環境,也為轉型中的台灣找到下一個可以發展的重要契機。
出自: TechOrange、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