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除了在成本上的控管外,數位化還能帶來哪些長期效益?有機會產生什麼新的獲利模式?
A:長期效益就在競爭力,現在觀眾已經不只在電視上看電視。現在有太多內容來源不是在電視播出,所以如果能隨時針對觀眾需求做一些短版的東西、特別的內容,這就是可能額外會有收入的地方。舉例來說,我們最近也在跟電信公司談合作,看是否能把內容放到它們的平台,這就是新的獲利模式。
數位化下編輯會比較快速,另外檔案的輸入輸出都能一致,出口變得很多樣化。生產節目需要成本,誰來為這成本付錢?其實就是觀眾的眼睛,有人看才有錢:第一,觀眾願意為了特別想看的節目付錢;第二是免費節目,但因為很多人看,就會吸引廣告主。
Q:近期還要推出雲端服務Fox Play,背後的想法是什麼,看到哪些機會?
A:我們在想,當今天眼球已經從電視上漸漸消失了,要去哪裡把眼球抓回來?我們比傳統電視台更努力思考下一個螢幕、下一個商業模式在哪裡,所以正在規劃「補看」的服務,就是Fox Play。
假設你是某家有線電視用戶,這個有線電視有我們家的頻道,今天正好要播《復仇者聯盟》,但你剛好有事不能看。這時候只要上到我們的網站,驗證你是該有線電視的用戶,就能在網站上補看,在平板電腦上也能看,不見得需要在電腦前。但前提是要等首播之後,而且只擺20~30天,跟隨選不太一樣。
因為我今天全面數位化了,所有影片檔案都在伺服器上,隨時要調哪個檔案出來給用戶看都不是問題,這就是多面向輸出的好處。如果我跟國際間其他公司有節目交換的合作,不再需要寄送帶子,透過光纖大家互取檔案,很快就完成了。這有便於我們這種國際公司,不再有這麼多快遞費用產生,彼此的連結就像收發電子郵件一樣快。
Q:雲端服務大家都在談,但做起來並不容易,你們在推動的過程中面臨哪些挑戰?
A:Fox Play的服務依附在頻道裡,跟平台業者合作,就能幫它帶進新客戶和新營收,增加客戶滿意度。對我們來說,比較大的麻煩則是談版權,最早連遊覽車、旅館的版權都定義不清,後來定義成公播。網路的出現,也讓版權越來越複雜,每個人都希望能從中間賺到一點錢,談版權就比較辛苦。坦白說不是所有電影都能談到補看的服務,以國語電影來說目前只有15%。
台灣很多業者還沒意識到這個問題,從收視率角度來看,電視收視率逐漸下滑,只是不明顯,但是在新加坡、中國等亞洲其他地區下滑得非常明顯。日本年輕一輩幾乎不看電視了,這些地方更急切在思考改變。我們在台灣算是比別人早一步思考這件事,我們在亞洲區有15個辦公室,會回報市場目前正在發生的狀況,早一步提出解決策略。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No.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