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鏡頭前或私底下,曲家瑞總不吝展現自己最真的一面。在她身上,「做自己」不是形而上的精神口號,而是身體力行的人生目標。儘管同名粉絲團才開張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曲家瑞卻靠真性情吸引了38萬名粉絲跟隨。
2011年暑假我開了粉絲團,本來我對3C完全不了解,再複雜的手機我也只會打電話、傳簡訊跟拍照,所以粉絲團是慢慢學。一開始請學生幫我發,可是我不能一直依賴別人,因為粉絲胃口越養越大,本來寫寫文字,再來放照片,後來自己畫圖,沒想到迴響好大,我才知道圖能勝過千言萬語。
本來黑白的圖很棒,有天突然加個小顏色,天呀粉絲居然暴增,之後他們就要彩色,還不能只加一種顏色,還要有漸層。這些用滑鼠太難了,所以後來我就買手寫板畫,再試著修圖和合成照片,自己嘗試很多可能,未來我還想把圖畫變成動畫。這些我學了至少半年才上手,因為粉絲團,我現在電腦可強的很(笑)!這其實滿好玩的,也幫助自己抗老。你可能覺得年紀大了什麼都不要學,你錯了,其實你什麼都可以學,而且可以學得很快。
走出自己的路
我也去看別人的粉絲頁,像是王文華、羅志祥、隋棠,跟他們學如何經營一個成功的粉絲頁。像隋棠是非常親切的人,有時一篇文章她會謝謝很多不同的粉絲,她很在意她的粉絲。我看到每個藝人都有自己的特質,但後來我覺得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也不能跟隨任何名人走他們的路,你只能走你自己的路,抓到你自己的利基族群,所以過程中你要做不同的嘗試,但絕不是迎合任何人的口味。
其實我本來沒有特別想寫什麼,想說多放一點上節目跟藝人的合照,但我不是蔡依林或蕭亞軒,每天可以到不同地方巡演,有很多不同的照片可以放,那不是我的特質。如果想長久經營下去,就必須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點。我又喜歡晚上坐在電腦前,想想今天自己經歷的事情,不管是低潮或高潮,用簡單文字寫出來,所以我的文字靈感都從生活裡來,再畫一張符合意思的圖。
有次我去買衣服,有一個4、50歲的女生,她的臉兇兇的,等到我要走的時候,她突然問我:粉絲團上的文章該不會都是妳寫的吧?我很驚喜地說:哇!你有看呀?她說你們這種藝人絕對不會寫,一定是別人代筆,我說不不不!都是我自己寫的。
後來她的態度就開始轉變,跟我講一些心裡的話,也問我為什麼寫這些文章。我說比如我今天買衣服遇到妳,妳講一句話影響到我,回去我就把它變成一篇文字。剛開始有粉絲說我的粉絲團太清淡了,每天都寫這些,久而久之,人就越來越多。我後來覺得你越不要做作,越貼近自己,越真誠就越好。
展現不同面向
我從不把自己想成是一個名人,我的文字讓大家知道我也失敗、我也失落、我也失戀、我也悲傷、我也自卑。我就是一般人,誰都有痛苦的一面,不是你窮你苦,我出生富裕家庭我就不苦。
今天我如果是一個名人,我只能呈現最好的一面,只能把最完美的曲家瑞讓大家看到,但粉絲為什麼會被吸引過來?因為我跟他們是一樣的!所以我也不需要做任何人,我不需要假裝是另外一個人,寫一些違背我意念的東西。反而我寫一些真正的想法後,獲得這麼多朋友肯定,他們給我更多的勇氣再寫,我們彼此互相鼓勵,有一群隱形的、無形的力量支持我,這是最快樂的事。
以前我聽過有人說,在臉書裡,這些人都不是你真正的朋友,他們就像你在夜店遇到的人,你跟他們哈拉一下就好了,所以在臉書裡講的話都不是真心話,可是我覺得我跨越了這種論點。如果你沒有很用心,你的粉絲也就好像去買菜一樣,摸摸蔥就放下來了。
在粉絲團出現前,我跟粉絲的互動只能靠演講,現在你會覺得粉絲無所不在。我會去點粉絲的頁面,觀察他們是誰,有時是南部的檳榔西施,或是髮廊小姐,我看到各式各樣的人,這就是人性。粉絲團讓我的包容心變得更大,可能以前太狹隘了,我現在看得更廣,不會對某種人下特定斷語。
有時會有人回說我以前很討厭妳,我記得第一次看到有人罵我,我緊張到整個肚子好痛,還打電話給我的學生。但這些罵我的話我也不會刪掉,因為這才最真。以前有人覺得我很聒噪,講話很大聲,覺得很煩,可是久了以後他發現,我在粉絲頁發的文章跟在電視上完全不一樣,所以粉絲頁對我幫助很大。
因為在螢光幕前,人只看到你一個面向,如果你有不同面向想讓人家看到,你還真要有一些內涵,那個內涵不是要很深的,而是要有另外一個面向,你要準備好。我不是要大家都喜歡我,而是讓大家看到一個人不同的可能性。
像我去年開始簽經紀約,連微電影都拍了,因為我想讓粉絲知道,一個人的潛力無限大,沒有人說你的頭銜是什麼,你就只能做這個小舞台的事。一個人的舞台太大,你可以從這個舞台跳到那個舞台,再跳到這個舞台,如果你願意去試,根本不用害怕。(攝影/林衍億)
原文刊於數位時代雜誌2012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