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的便利帶大家遠離原始,原始該有的溫度,是否也漸漸遠離?
轉個念,還保留著手感溫暖的小品小物,還有溫馨的小事情,若能藉數位路徑的傳播,挑動起人性中良善的部分,進而形成社會美好的循環,那麼看似冷冰冰的數位路徑也應該會變可愛。
想想看,多久沒收過信了?又有多久沒寫信了?
用拆信刀細心割開封柬,拿出信紙,每個字,一筆一畫,或潦草或工整,或長信或短信,不管如何,總是紙短情長,那就是「溫度」。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古典」,早已「暫存」在記憶裡了。
或許你可以翻翻書櫃,櫃子裡可能有一疊泛黃的信,恭喜你,你曾經歷原始,在不便利的原始中品嚐過人與人之間「手感」的溫暖,你手裡握著的是回憶,是美麗。
花蓮有位阿迪克老師,有空就帶著孩子到海邊撿漂流木,之後經過手工裁切、組合等繁複的工序,再搭配衛生紙、細藤、絲瓜、椰殼等做成燈罩,每一盞都是獨一無二的手工再製生活藝術小物。
前陣子,情商老師出借四盞燈,擺放在《大紅帽與小野狼》偶像劇一隅重要拍攝場景。當工作人員打開紙箱那一刻,清爽的檜木香襲來,大家拿出他親手做的燈,嘰嘰喳喳討論好久。
那一個紙箱舊舊的,顯然是二手。可以想像,老師除了利用漂流木等「廢棄物」再製成生活用品外,他還蒐集很多二手紙箱,並把客戶訂購的物品細心包裝好,由郵務人員一路從花蓮送到台北。
一般人眼裡的「廢棄物」,在惜情惜物的老師巧手改製、組合下,成為一個溫暖的桌燈;一般人視為的「二手貨」,到了有需求的人手裡,就是全新的東西。轉個念,換個作法,復古與創新其實是並存。工作室附近巷弄裡有一間「環浪商號.小食糖」,股東之一琁如是個熱血又可愛的女生,她特別介紹店裡的棕櫚糖包,還有棕櫚咖啡、蛋糕等料理。這些棕糖取自柬埔寨棕櫚樹的花汁液,與當地農民以公平交易的契作方式合作生產,並申請歐盟有機認證,部分銷售的收益回饋給柬埔寨家庭。
她說會協助銷售棕櫚糖是有一段故事的:朋友王銘峰到柬埔寨探親,有一次送洗衣服,把100美元遺留在口袋。一位洗衣媽媽撿到送還,這筆錢相當於她辛苦一個半月的薪資,但她沒有據為己有。王銘峰驚訝中帶著感動,有了後來幫助柬埔寨的行動。
有意思的是,「環浪商號.小食糖」不只是一間咖啡館,也是幾位七年級生關心世界環境的基地。2010年,23歲的游琁如和王品文為尋找氣候變遷下地球真實的樣貌,走訪南太平洋八個即將淹沒的島國。回台灣後,琁如與朋友們一起成立「環浪商號」,隨時舉辦熱血的公益活動,為環保發聲。
無論是撿漂流木創作的阿迪克,還是賣棕櫚糖也關心環保的「環浪商號.小食糖」……,這些都是關乎「情感」與「初衷」的「微文創」,有溫暖、有故事、有理想,而且想法都很單純。
或許是彌補紅塵世界中的空洞內心,也可能是本來存在心中後來遺失的理想,原本不相識的人,因被觸動而產生共鳴與認同,進而一起參與。
很多事情在高度數位發展下的確是「回不去了」,但其實可以重新組合、重新開始。微型文創被實際支持才可能鼓勵當事人繼續創作、堅持理想。提供良善而精準的數位路徑,擴散善意初衷,讓文創者的態度、精神被看見,這將是我們未來要做,而且是做有「感覺」的事。
[蘇麗媚]前三立電視執行副總,目前以個人身分創辦夢田文創,探索在數位匯流的無序結構「流經濟」大趨勢下,實驗跨產業、跨平台、跨市場的文創產業「流經濟」的各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