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部落格】 在杭州直擊過的馬雲
【記者部落格】 在杭州直擊過的馬雲
2013.05.13 | 創業

5月10日晚上,一個背轉身,馬雲給交棒的陸兆禧一個無聲的大擁抱之後,揮揮手,消失在三萬多人注目的舞台上。馬雲退休了,在他48歲、創立阿里巴巴14年之後。

我稱不上與馬雲認識,沒有專訪過,沒有換過名片,參加過記者會和幾次阿里巴巴舉辦的網商節,隔著幾十個人聽著馬雲演講,他的身形異常瘦小,但每次說第一句話就能吸引全場注意,2007年他到台灣時舉辦一場見面會時,一走進場大家對他的外型露出的驚訝,他說:「不好意思,我就長這樣,像個ET」。 

馬雲2

馬雲演講非常緊湊,每一次都像帶領百萬大軍準備背水一戰的大帥,講話不愛用成語卻鏗鏘有力,斷字分明,慷慨激昂,對比的句子是一落一落的倒出來,隨著節奏變強,心跳變快,那些句子都像是無可質疑的真實,例如上週退休演說中的:「今天的世界是一個變化的世界,30年以前,我們誰都沒想到今天會這樣,誰都沒想到中國會成為製造業大國,誰都沒想到電腦會深入人心,誰都沒想到互聯網在中國會發展得那麼好。誰都沒有想到淘寶會起來,誰都沒想到雅虎會有今天。」 

他偶爾會用舉些簡單易懂的例子,幫助大家理解他的想像,就好像回到網路創業之前,他只是個中學英文老師。2012年網商節,他提出大數據(big data)將是集團關注項目,「我們中國人下海,做生意稱之為下海,下海其實不容易,幾十年以前,很多漁村的人拿了一票破船就下海,根本不知道會不會有暴雨,根本不知道哪兒有魚群,所以我們看到沿海有很多寡婦村,很多人下海同樣十個下海九個死,如何能夠幫助下海的人、創業的人更好,我們覺得數據將改變,我們希望大量的數據為國家作出一個氣象預報台。」

有趣的是,他還在網商節上罵過一個青年,現場人士向馬雲提問一直是非常精彩的部分,照例許多人排隊搶著提問,2011年有位女士得到了最後一個提問的機會,麥克風已經在她的手上,「我是來自…」,隨即後面一個青年搶過他的麥克風立刻問起問題,全場一陣噓聲,青年大喇喇地問起了他自己的私事,一是他和他的女友相愛,但不知為何總是吵架,問問馬雲該怎麼辦,二是他晚到了會場,看到別人都有座位,自己卻要坐在冰冷的走道上,覺得世界真不公平,問問馬雲該怎麼出人頭地。 

馬雲淡定的回答:「你先把麥克風還給那位女士,讓她把話問完」,接著他先回答了女士的問題,再義正嚴詞的罵了青年五分鐘,大致是:「機會不是搶來的,我是你女朋友也不要跟你在一起。你遲到,讓你進來已經很好了,當然應該坐地板。」當然,接著全場叫好,青年離我很近,滿臉的扭曲,也只能摸摸鼻子離開。

但是,我覺得上周馬雲的退休演說有點失常,氣力不似過往,內容順序也稍微凌亂,感慨多了些,沉默多了些,大概就像是他自己說的吧,「我期待這一天很多年了,但就像姑娘盼著結婚,新娘子到了結婚這一天,除了會傻笑,真的不知道該幹什麼。」

也許以後的人會用「神」一般的形容詞形容他,談到14年來阿里巴巴如何從B2B平台開展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淘寶、支付寶如何影響每個人的生活,但是他希望「幾十年後,社會已經把我忘了。我覺得不該誤導年輕人,這對我也不公平,我沒有那麼高大,也不能竊據功勞。」

陸兆禧呢 ?在才華洋溢的領袖之後接班,壓力絕對是大的,期待與比較都將如影隨形,蘋果公司的庫克就是典型例子。陸兆禧的初登場其實是非常緊張的,他拘謹地原地不動,說的不輪轉的時候停在他的笑容裡,他的演講像是在對著20人的同事開會,非常親切平和,卻沒有個人魅力,最打動現場的是他說:「感謝你們(集團同事),感謝馬總,因為我最初開始只是在酒店裡工作的服務生。」 

這句話說明了網路帶給年輕人的機會,還有他個人的努力,以及與員工宣告:「我和你們都一樣,你們也有機會」。

陸

創業CEO與守成CEO本來就是不同類型的CEO,馬雲不是成功了之後,講話才變成十足十的肯定,外加鏗鏘有力,他曾經用這樣的語氣,在沒人相信阿里巴巴的時候,說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寶藏,創立淘寶網時說要給獨佔者eBay易趣「致命的一擊」,2011年淘寶交易額人民幣4000萬時說隔年突破1兆元。前幾年外界把他的豪語當作誑語,許多人談論著他是個騙子,後來他都成功了。這是創業CEO所需要的技能:讓別人相信你的夢想。

前幾年去淘寶採訪時,內部員工說,他們都很崇拜馬雲,崇拜到馬總說了就一定要拚命完成,儘管他們都不認為會成功,或者儘管運作起來發現這個決定是錯的,他們也會拚了命的執行,「讓錯的變成對的」。例如2010年與日本雅虎合作的「淘日本」,透過轉換語言與資料對接,期望建立跨境交易的新管道,不過後來卻發現客服成本非常高,計畫運作困難,但是所有人還是頭也不回的嘗試與挑戰。神格化的創業CEO是帶動創新的隱性因子,甚至可能是核心因子。

TSUN7377

相對的守成CEO需要的技能是:執行力。目前阿里巴巴集團有25個事業部,員工數超過2.2萬人,囊括所有電子商務產業鏈,集團需要的已經不只是創新,還需要深層到位的執行力,陸兆禧具備這項能力,他在2004年執行支付寶創立、2008年1月出任正需要擴大市場的淘寶網, 2011年月阿里巴巴B2B公司面臨信用危機時,臨危受命回任B2B公司CEO,立下穩定中樞的汗馬功勞。2012年以後,協助開拓馬雲重視的大數據、行動領域,同時有穩定軍心、扶亂反正、落實創新的務實能力。務實派的守成CEO是走遠走深走廣的關鍵角色,陸兆禧也將是帶領阿里巴巴集團上市的CEO。 

平實的陸兆禧登場,許多人已經懷念起自由揮灑的馬雲,從馬雲的說詞與態度來看,未來要在公開場合聽他講電子商務、集團布局、網路趨勢,將會非常困難,不過我猜想,馬雲不會完全消失在舞台上,他關心教育,關心環保,不惜單膝下跪希望大家一起完成潔淨環境的心願,未來他魅力十足的演說,可望會是談論著生活態度、個人的社會責任等,阿里巴巴的舞台,一個背轉身,揮揮手,馬雲消失在這裡。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生成式 AI 掀起的浪潮,正在重塑全球職場規則。當自動化與智慧工具成為日常,企業對人才的期待也正快速轉變,不只要會用AI更要能與AI協作。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看見了這股正在變化的趨勢,將「AI」視為青年職涯培力的核心議題,從課程設計到論壇活動全面升級。近期,更辦理「AI破浪者論壇」,邀集產業專家帶領青年從 AI 工具應用到心理韌性心法,全面探索 AI 時代的職涯解方,希望能陪伴青年不僅追上技術,更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培養學習力與行動力,學會駕馭浪潮而非被浪潮推著走。

從教育補位到心態進化,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的AI世代行動課

「我們要做的就是補上教育與職場之間的缺口,」新北市政府青年局局長邱兆梅指出。她表示,新北市政府青年局雖僅成立3年,但始終以「接軌社會、接軌職場、接軌市場」為核心任務,不只是從開設課程賦能青年,更要讓青年加快速度以多樣化的姿態進入場景實戰,而「新北有課 UKO」正是這個「接軌職場」的實踐平台。

邱兆梅局長說,它是專為 18 至 40 歲青年而打造設計,串連了培力課程、職涯諮詢與實習體驗的完整職涯成長路徑,希望成為新北青年的「實戰培力基地」。因此,從AI 工具應用、數據分析到自媒體行銷,課程設計結合專案實作與專業證照,如NVIDIA DLI AI深度學習課程等,讓學習成果能直接成為履歷亮點。邱兆梅局長認為,青年需要的不只有學習知識,而是「能立即上場的實戰力」。「學校教的是知識,但我們希望青年學會行動、會嘗試,跌倒之後也能有再站起來的韌性。」這樣的精神,也成為今年「AI破浪者論壇」設計的出發點。

相較過去曾以「藝術變現」為主題,今年的新北市政府青年論壇轉向時下最熱的 AI話題,是順應趨勢,更是教育思維的延伸。「AI讓未來變得更快、更不確定。」邱兆梅局長深刻描繪了時代的變革,「在我父母親的年代,職涯像是在爬樓梯,大家都有明確的路徑。但現在年輕人面對的世界不要說樓梯,連堅固的地板都不見了。」

她坦言,現在的職涯模式更像是「衝浪」充滿高度未知性,也因此,AI 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心理挑戰。許多青年面對變化感到焦慮,擔心被取代或落後。於是,今年論壇特別以「上半場談技術、下半場談心理」的設計,將生成式 AI 的應用學習與心理韌性課題並列。

DSC01039.jpg
邱兆梅局長強調「我們要教的不只是技能,更是面對未知的能力。」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從技術到人性:AI時代青年行動力的三種樣貌

在論壇現場,來自不同領域的三位講者從各別角度,展現出對AI時代下青年可能的行動路徑的不同洞察與分析。

在AI實務應用的層面上,AI 創作者林上哲與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兩位講者皆指出,「協作」與「標準化」是進入AI時代的關鍵。李婷婷認為,與AI互動的能力就像訓練一位國中生,指令越明確、語境越精準,AI的回應品質就越高。她強調,唯有長時間餵養資料、反覆調整,AI才能成為真正理解使用者的工作夥伴。而林上哲則從企業角度指出,AI自動化若無法落地,多半是因為組織缺乏標準流程。唯有先完成SOP與工作鏈結的明確定義,AI串接與任務優化才有基礎可循。

DSC01106.jpg
AI 創作者林上哲在論壇中分享:AI 要真正落地,關鍵不在技術,而在組織能否建立明確的標準流程與工作鏈結。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至於在企業導入 AI 的實務層面上,DataDecision.ai 人工智慧科學家尹相志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最大挑戰在於「不可控」。AI 無法產生完全一致的答案,對企業而言意味著風險與難以驗證的結果,因此實際上線的多為 AI 所生成、可被測試的程式,而非 LLM 本體。他進一步提醒,AI 並非萬能代理(Agent),真正的關鍵在於理解每個工具的能力邊界,並以「工作流」的概念設計系統,讓人類的品質管理與決策判斷成為 AI 發揮效能的保障。

在面對 AI 時代的個人修煉上,三位講者不約而同指出,真正的競爭力仍來自「人性深度」。尹相志提醒青年,要勇於挑戰超越自身能力的目標,因為這是機器無法模仿的勇氣與創造力;林上哲則強調閱讀與專注的重要,他認為在速食資訊的時代,願意深入思考、專注於單一主題的人,才具備「匠人精神」。李婷婷則以自身經驗呼應此觀點,指出與 AI 協作需要長期投入與耐心反覆調整。當你真正開始讓AI回覆訊息、處理日常事務時,才會發現需要調整與優化的地方,才能學習如何把腦中的 SOP 清楚轉達給它。唯有經過不斷試錯與磨練,AI 才能真正為你代勞並成為人類創意的延伸。

三位講者的分享,體現了青年局設計這場論壇的初衷:AI不只是技術趨勢,更是場人與心智的革命。從自學者、創業者到產業實踐者,這群「破浪者」讓人看見AI時代下多元的成長路徑:學習力、行動力與韌性。

DSC01384.jpg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指出:AI 就像一位需要引導的學習者。唯有持續餵養資料、反覆對話,AI 才能真正理解你的思考。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在AI解放之後,重新定義「人」的價值

邱兆梅局長分享,AI 的普及正迫使人重新思考「人」的價值。她認為,科技的進步本質上是一種解放,AI 取代的不是人,而是那 90% 重複、機械、缺乏意義的工作,讓人有機會回到核心問題:「什麼才是人類的獨特性與貢獻?」

「當這些被AI取代的事都被解放後,我們就該探索人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她說,而那才是人類真正的價值。邱兆梅局長鼓勵所有「AI破浪者」們,要誠實地面對跌倒與挫折,並專注在那 10% 無法被取代的價值上,因為那才是青年在這個時代中最關鍵的競爭力。「現在值得敬佩的,不是一路順利的人,而是一直跌倒還能再站起來的人。」她強調,「新北有課 UKO」不僅幫助青年學會寫履歷,更陪伴他們走進產業現場,從技能到心態提供完整支持。最終,能真正駕馭浪潮的,不是掌握多少技術的人,而是那顆願意持續學習、面對挑戰、勇敢破浪的心。

[由就業安定基金補助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